第112章 战果

作品: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作者:文盲写小说|分类:历史|更新:2023-06-28 02:00:24|字数:4426字

清晨,皇极殿。

这是击溃流贼之后的第一次早朝,文武百官的脸上都流露出开心的笑容。

崇祯坐在龙椅上,脸上看不出悲喜。

“陛下!”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李邦华缓步出班,拱手道:“流贼昨日兵败后退守居庸关,根据探马来报,流贼大军已从居庸关出发,退往宣府。”

崇祯眯着眼,对李自成的前瞻能力表示佩服。

这厮麾下果然是有人才的。

居庸关虽然易守难攻,但宣府不是。

一旦宣府守军投降,那么李自成的大军将被困在宣府和居庸关中间。

想跑都没地方跑。

没想到李自成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直接率兵退守宣府。

如此一来,京师将更加安全了。

“昨日战果如何?”崇祯问。

李邦华掏出一张纸,缓缓念道:“昨日我军与流贼在城外决战,此战共杀敌两万九千二百九十七人,俘虏八千三百四十四人;我军死亡两千七百零九人,重伤一千二百五十一人,轻伤五千四百六十二人。伤亡多集中于在城西作战的三大营,就连神殊营的王副将也不幸中箭而亡。”

崇祯表情凝重的点点头,问道:“从流贼围城,到他们退兵,我军共杀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伤亡?”

“回陛下,流贼自三月二十一日围城,到三月二十七日兵败期间。我军共杀敌七万一千人左右,其中半数是流贼军中的民夫。我军共阵亡一万零八十九人,重伤三千二百四十二人,轻伤一万四千八百九十一人。”

崇祯没说话,再次轻轻点头。

对于明军的损失他没有太多意外,毕竟临时招募的百姓没有盔甲,虽然有书籍制作的临时甲胄,但是那玩意防弹不防刺,能抵御弹丸却无法抵御箭矢。

再加上没有头盔,伤亡多也在意料之中。

至于杀敌的人数,崇祯表示有些怀疑。

流贼兵败后一部分人投降了,一部分人被乱军践踏而死,还有一部分人四散而逃。

各部统计的时候,大概率把后面两个数字算在了一起。

反正又没人数,说多少就是多少了。

虽然知道有人谎报军功,但崇祯没有深究的想法。

首先,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守住了京师!

其次,各部将领谎报无非是想多捞点钱。

这场胜利京师军民用命换来的,他不在乎是否多花点钱。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兵部就论功行赏吧!但是记住,这些功劳是将士们用性命换来的,钱要切切实实的发到每个将士的手中。一旦被朕发现有人截留赏银,诛其三族!”

说话的同时,崇祯用阴冷的目光扫视整个大殿,让所有人后背都感到有些发凉。

文官们还好,堂上的武将脸上都露出尴尬之色。

这句话就是针对他们的!

古代的赏银、军饷都是逐级发放。

户部给兵部,兵部派人押解到前线交给当地的最高将领。

剩下发钱的事就是将领一个人说了算,虽然有监军的存在,但二者往往会沆瀣一气。

这也是无法杜绝吃空饷问题的原因之一。

“遵旨!”李邦华领旨后没有退回,而是站在原地拿出一本题本。

“陛下,流贼虽然兵败,但只是暂时的。朝廷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这是臣的题本,请陛下过目。”

“李阁老有话直说吧,朕回头再看。”

“是!”李邦华轻咳一声,“流贼新败,当务之急是充实京营以及蓟州之兵,一是可以防止流贼卷土重来;二是可以防止辽东建奴趁虚而入。为了进京勤王,蓟辽总督和辽东总兵已经放弃宁远,现在辽东已尽落建奴之手,不得不防啊!”

李邦华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同时沉默下来。

是啊。

眼前的流贼虽然走了,但心腹大患建奴就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他们可比李闯贼要难缠的很。

一旦他们像崇祯十五年那样再次入关劫掠,那么大明朝将会遭受灭顶之灾。

八旗兵五次入关,每次都是砍而不伐,明军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消耗,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破坏,不但给了农民军喘息的机会,而且趁机积蓄力量。

如果时机成熟,他们将会给大明致命一击。

“所以李阁老的意思是?”

“臣提议重整京师三大营,但臣的重整与其他人的重整并不相通。”

朝堂上的武将们刚要反对,听到李邦华的后半句话后纷纷噤声。三大营虽然有问题,但现在不是解决问题的时候。

否则有卸磨杀驴的嫌疑。

如果真的卸磨杀驴丢了民心,下一次被围城将无人可用。

李邦华继续说:“臣的意思是将京师三大营士兵分成两部分。符合要求的人登记造册,成为在编士兵;不符合要求的暂时清册但不清退,每月按时发放军饷粮饷,六个月后需要进行考核,符合要求的登记造册,不符合要求的清退。”

“在此期间广招兵士进行操练,补充京营战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方便以后阅读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第112章 战果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第112章 战果并对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