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大明财政赤字

作品: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作者:文盲写小说|分类:历史|更新:2024-03-02 05:07:30|字数:4636字

崇祯二十年六月十五,云南公文送到京师。

兵部率先得到消息。

“沙定洲被活捉,云南已平,大明朝再无内患!”

“喜事,天大的喜事啊,快将这个好消息给陛下送去!”

兵部将公文送到司礼监,司礼监的太监转呈给崇祯。

崇祯看完公文后站起身长舒一口气。

从穿越至今,他心情从来都没这么愉悦过。

在李自成张献忠死后,大明朝的内患只有云南一处。

现在云南叛乱也已被平定,大明内部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太难得了!

“皇爷,黔国公沐天波,总督文安之,总兵李定国在公文中询问如何处置俘虏,还有大军去向以及战利品问题。”王承恩站在旁边提醒道。

崇祯闭着眼睛思考了一会,睁开眼睛说道:“主犯全部处以极刑,剩下俘虏的让沐天波自己决定,毕竟他最熟悉云南当地的情况。”

“至于大军去留...”崇祯又开始思考。

平叛大军入滇作战一年半,损失不小且已是疲惫之师,按理说应该撤兵返回原籍休整。

但云南的形势还不明朗,土司有复叛的可能

“这样吧,”崇祯下定决心:“平叛大军一分为二,李定国率领两万三千主力撤到湖广屯田休整。”

“文安之、孙可望带着剩下的五千精兵留在云南,恢复生产的同时震慑当地土司,防止他们复叛。”

“还有,暗中找一些言官弹劾沐天波,他犯有丢城失地之罪!”

王承恩快速记下后问道:“请问皇爷如何处置战利品?”

王承恩口中的战利品可不止人畜、武器、甲胄,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

这些金银珠宝多来自沐王府,还有一部分是沙定洲自己的积蓄。

“战利品让他们三个商量着办吧...”崇祯下达了一道概念十分模糊的旨意。

为什么模糊?

模糊就对了!

此次平叛前后耗费的银两加起来约有百万!

不。

如果再加上士兵们的饷银,总数近两百万!

崇祯的意思是让沐天波承担一部分,但又不能明说,否则有抢钱的嫌疑、、。

两百万对崇祯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只有这笔开支,崇祯会毫不在意。

但是...

大明朝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收复关中后为了稳定当地局势,他免了一年赋税。

而官员们的俸禄,士兵的军饷却要照发不误。

也就是说收复关中是一笔赔钱买卖。

其次,从山西,浙江向河南移民也需要花钱。

为了能顺利移民,朝廷制定了优厚的政策,包括发衣服,路费,安家(盖房子)、置办农具的银两。

另外还免了三年赋税。

按照每户二十两银子的标准来计算,移民五万户就要耗银百万两!

这对朝廷来说又是一笔巨大开支。

朝廷九边军费需要支出。

李性忠,刘肇基骑兵买马和日常开支不能少。

黄蜚水师的新造战船,训练费用得支付。

由于流贼有拆城墙的习惯,所以流贼覆灭后各地又多了一项修补城池的钱。

还有藩王宗禄,修建陵寝。

修建陵寝是一项大工程,既耗时,又耗钱。

(历史上的崇祯在位时因为没钱,所以没给自己修建陵寝,死后被李自成葬在田贵妃墓中。满清入主北京后为了拉拢百姓士绅,拨了一半款,号召降臣捐了一半款,把田贵妃墓简单改造成帝王陵寝。)

(顺治亲政后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于顺治十六年下旨重修崇祯帝陵,并亲自撰写碑文、祭文,同时将陵寝定名为明思陵。)

这些林林总总的费用加起来几乎是一笔天文数字。

崇祯让户部算了算。

崇祯二十年赋税收入大约是一千五百万两白银,而预计支出是三千万两!

财政赤字率高达百分之百!

要不是李邦华追缴赋税欠款补充国库,国库早就空了!

可就是这样,国库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得想办法搞钱啊!”崇祯站起身看向殿外,目光逐渐阴冷。

在崇祯思考如何搞钱的时候,朝廷公文从北京发出送往云南。

七月初旬,一道公文和一封密信送到黔国公府。

公文写的是公事。

密信记载了北京朝堂的近期的情况。

沐天波看完密信后心里发慌。

京师的眼线告诉他,在京的言官几乎每天一封题本,弹劾他丢城失地,造成云南动荡。

要求罢免他的爵位,下狱治罪。

沐天波吓坏了,生怕崇祯收到蛊惑罢了他的爵位。

为此他找到文安之开始商议公事,试图在这方面弥补错误。

“请问沐国公,沙定洲抢走您多少金银珠宝?”文安之谨慎地问。

沐天波不知道如何回答。

府里的钱财太多了,他没数过!

金银有数,但珠宝,古玩,字画没数。

“文总督的意思是?”沐天波试图打探文安之的底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方便以后阅读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第618章 大明财政赤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第618章 大明财政赤字并对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