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宁远城

作品: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作者:文盲写小说|分类:历史|更新:2024-05-21 01:07:35|字数:4104字

“平辽总督王永吉大人军令,命李顺祖率领一千骑兵立刻驰往高台堡查探军情,不得有误!”

“卑职领命!”

李顺祖接到军令后清点兵马,在叔叔李性忠的注视下领兵离开。

傍晚前,李顺祖来到高台堡附近。

出乎他意料的是,现场并没有太多战斗的痕迹。

在一个士兵的带领下,李顺祖见到了查斌勋。

“查副将,战况如何?”李顺祖问。

查斌勋好像变成了聋子。

他不但什么也没听到,还盯着李顺祖的脸似乎在寻找什么。

李顺祖走上前使劲拍了下查斌勋的肩膀:“你聋了?我问你话呢!”

“啊?”查斌勋如梦初醒,他晃了晃脑袋:“你问我什么了?”

“我问你战况如何!”李顺祖带着怒意问,“听闻你遭遇建奴骑兵,总督大人立刻命我前来支援!你可倒好,搁这装傻充愣!”

“哦...”查斌勋脸上带着歉意,“有劳总督大人挂念,多谢李兄支援!今天只和建奴骑兵进行了小规模的冲突,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战斗。”

“结果呢?胜负如何?”李顺祖追问。

“算是打了个平手吧!”查斌勋回答,“建奴的优势是骑射,我军的优势是火器和近身肉搏,双方互有伤亡。”

“那就行!没给陛下丢脸!”李顺祖心中稍定后继续问:“建奴呢?”

“退往蒙古喀喇沁部驻牧地一带!”

“嗯!”李顺祖松了口气,“既然已经退兵我就放心了,还有事吗?没事的话我明日一早回去复命。”

“额...”查斌勋欲言又止。

“有话说,有屁放!婆婆妈妈的真他娘的烦人!”李顺祖骂了起来。

查斌勋抬起头,又开始盯着李顺祖的脸看。

李顺祖被盯得心里发毛,下意识地后退半步,“你...老子可是正儿八经的爷们,不搞乱七八糟的事。”

查斌勋被李顺祖的话说愣了,随后意识到李顺祖的话外之意。

他一脸嫌弃地瞥了对方一眼,随后上前半步低声说道:“今天我亲自带兵上阵杀敌,结果遇到了一个和你模样有些相似的人。此人是一个级别不低的将领,所部悬挂正黄旗旗帜以及李字将旗。”

“和我模样相似?”李顺祖皱着眉问。

“对!”查斌勋把对方的相貌详细描述了一番。

在听完查斌勋的描述后,李顺祖的心脏加速跳动。

不过他并未表现出异常,而是不露声色道:“世间相似之人千千万,没什么好奇怪的!”

“好像有道理!”查斌勋不再追问,招呼李顺祖一起吃晚饭。

天色暗又明,李顺祖率领一千骑兵回去复命。

当他追上大部队时,明军已经用老办法渡过烟台河,穿过宁远中右所遗迹,杀向宁远城!

宁远城始建于大明宣德三年,初为宁远卫城。

当时的城墙周长五里一百九十六步,城高三丈,底部宽约两丈,顶部宽约一丈半。

城墙由巨型石块石夹杂黄土夯制而成,外砌青砖,严格意义上是一座砖石城。

城有四门,分别是北面的威远门,东面的春和门,南面的延辉门和西面的永宁门。

天启三年。

袁崇焕与祖大寿,满桂等人修复宁远城,并在城外用夯土修建了一座外城。

外城全长九里一百二十四步,城墙高三丈二尺,城墙底部宽三丈,顶部宽两丈四。

城外有护城河,河深一丈,周长一千七百八十八丈,距离城墙约二十丈。

如果宁远城只有这些防御措施,一座孤城根本挡不住八旗。

挡住八旗兵的关键是地形。

宁远城三面环山,三面环水。

想从辽东进攻宁远,必须从东北方向的两条山路进军。

穿过山路后,大军会来到一片开阔地。

这里地势虽然平坦,但是无法直接攻城,需要绕到宁远城的西北方向。

为何?

因为宁远城被两条天然河流环抱。

(《明一统志》辽东都司记载:宁远河源出宁远卫西北山谷间,南流至城西分为二派,环抱城郭,复合为一,南流入海。)

红色行军路线,蓝色河流,黑色攻城方向。右边海面上有一座觉华岛,当时是明军储备物资的基地,有水师驻守。

宁远城的东城墙距离宁远东河不足一里,西城墙距离宁远西河不到二里(明里一里576米)。

从这两个方向攻城需要先渡河,然后登岸,最后在攻城。

整个过程全都处在红夷大炮射程之内。

从这里攻城无异于以卵击石。

城南是河流交汇处,不但位于红夷大炮射程内,还是一条死路。

攻城顺利还好,一旦不顺会面临退无可退的境地。

唯一的办法是从西北方向攻城。

可是西北方向还有一座山,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让原本宽阔的道路变得狭窄起来。

从这里行军不仅要绕过山脉,还要考虑山中是否有伏兵。

在多重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宁远城变成一座坚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方便以后阅读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第771章 宁远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第771章 宁远城并对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