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空袭松山机场十二

作品:抗战之血染长空|作者:西瓜是水果|分类:历史|更新:2018-06-30 23:28:07|字数:5624字

“该!”

杜剑南畅快的大骂一句,看到安纳克利和陈怀民的战机都脱离了编队,各自寻找自己的攻击目标。

杜剑南也一推操纵杆,独自在下面茂密的松林里,搜寻猎物。

很快,他就看到了一辆在盘旋的松林公路上,时隐时现疾奔的吉普军车。

车子前面坐着一个日军军官和驾驶,后面是三个日军士兵,还有一架高射机枪。

“就是你了!”

杜剑南大吼着驾驭战机,高速俯冲向那辆吉普车。

“中国战机!”

“哒哒哒——”

架着高射机枪的那个日军少尉,双手一直紧紧握着机枪的扳机,目光向着天空各处紧张的张望。

在看到杜剑南的战机的时候,满脸惊惧的大吼,同时快速的摆动枪口,开枪射击。

“咚!”

杜剑南感觉他的2308的右下机翼微微一抖,被那辆吉普车上固定的高射机枪,在机翼上打了一个小洞。

“你的好运到此为止!”

杜剑南冷笑着驾驭战机,不断的逼近在前方松林公路上逃窜的军车。

“来了,它来了!跑,快跑!”

“八嘎!——射击,射击,打下它!”

“哒哒哒——”

“砰,砰,砰!”

看到这架中国战机呼啸着扑来,这辆军车上面的日军士兵纷纷变色,一边大吼着提醒司机加速,一边继续开枪射击。

“嗡——”

在2308号战机轻盈的掠飞中,杜剑南不断飞速的微调战机的尾翼板,试图把在下前面公路上拼命逃跑的日军军车,准确套进op-1型光学瞄具的靶心。

进入靶心!

“去死!”

“哒哒哒——”

在杜剑南的大吼里,四道闪烁着金色流光的弹鞭,狠狠的抽打在那辆军车薄弱的铁皮上面,打得车内血肉四溅,高射机枪被打得腾空甩起。

“轰!”

这辆军车一头撞到路边的山脚岩石上面,顿时分崩离析的散架解体。

“嗡——”

杜剑南重新拉升起战机,看到飞出机场范围的其余8架驱逐机,在完成绞杀以后,都把战机拉升到了600米低空。

前面是一条波光粼粼的大河。

淡水河。

“嗡——”

前面的战机已经完全脱离了编队阵形,如同一群呼啸的狼群,朝着西南方向一处显眼而雄伟,插满了东洋国旗的建筑群扑去。

“哈哈,这是要搞大事的节奏啊!不过我喜欢。”

杜剑南大笑着偏头望了一眼松山机场,只见燃烧的燃油升起的烟柱高达几千公尺,在短短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里,松山机场变成了一座恐怖的烈火炼狱。

——

西洋历1938年的2月23日,是中国农历的正月二十四。

东洋明治时期,为了全面的‘脱亚入欧’,在1873年下令彻底的***俗于中国的新春,而采用西洋历法,认定西洋历的1月为东洋的正月新春。

虽然台湾岛被日军殖民了近43年的时间,在东洋的残暴奴役下,改变了太多的生活习俗。

可是沉淀了几千年,已经深入骨髓的中国魂,哪里是轻易的能被暴政所摧毁?

很多人家都依然心照不宣的沿用着大中华的农历新春,也把这个正月当成走亲访友和难得休闲的好时期。

今天,多日笼罩在台北上空的云层,居然罕见的在台北上空开了一个巨大的‘天窗’,放进来温暖明媚的阳光。

整个台北的中国人,纷纷走出家门,在淡水河,基隆河畔踏春游玩。

“这些该死的日寇!还有这些送油的该死的美国佬!”

5个二十出头,三男二女的年轻人,坐在河边,看着不远的码头上停泊着的一艘美国油轮。

其中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忍不住怒声咒骂。

“沈兆华,你小声一点。”

旁边一个戴眼镜青年,连忙劝阻:“这些美国佬谁给钱就卖谁东西,为了几句牢骚话被日军关进警局不值得。”

“谭光达,就你能忍,反正我不准备在台湾呆了。”

那个叫兆华的青年憋着满肚子的火气,嚷嚷着:“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宗都是中国人!”

“兆华,嘴上说这都是没用的,看行动;自从去年东洋和母国开战以来,害怕咱们台湾人同情和支持母国的抗?战,开始积极推行“皇民化”运动,直接下令严禁过中国的春节,所有的报纸,车票,学校教学,全部强制用日文日语,而且开始大量逮捕心向母国的志士。”

旁边那个一直少话的瘦高青年沉声说道:“都私下听过那首《八百壮士歌》吧,听着这首歌,听着谢团长和八百英勇的事迹,我敢说,——中国绝对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坐在河边草地上的一个清秀的少女,轻轻的吟唱起这首‘反动’歌曲,一边站着的另外一个少女也加入了歌唱:“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荡!飘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抗战之血染长空》,方便以后阅读抗战之血染长空第三十一章 空袭松山机场十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抗战之血染长空第三十一章 空袭松山机场十二并对抗战之血染长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