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创立太学

作品:汉武挥鞭|作者:汉武挥鞭|分类:历史|更新:2018-11-19 15:06:05|字数:7084字

“陛下,老臣实在是无法教导太子殿下,请陛下准许老臣辞去太子太傅一职。”

卫绾是文帝朝的老臣,一直寡言敦厚,谨守职守,是一位无为政治的奉行者。前些日子,汉帝刘启为避免他因栗氏一族而受株连,赐其免官归家。

如今刘彻的太子之位已然稳固,卫绾又受诏为太子太傅。谁知刚刚到任不足半月,便要请辞。

刘启皱着眉头问道:“可是彻儿婺钝?”

卫绾由衷赞叹道:“非也,殿下天资聪颖,世所罕见!”

“哦?那想必是彻儿顽劣,不服管教?”刘启觉得那个小屁孩确实欠收拾。

“非也,殿下尊师重道,礼数周全!”

“那为何爱卿不肯教导彻儿?!”

刘启不由有些恼怒,语气不由加重了几分。既然我的儿子又聪明又懂事,那你还辞职个屁!摆明是看不起老子嘛!

“陛下明鉴,不是老臣不愿意教,是没法教啊!”

老实人卫绾见皇帝误会,也急了,“太子殿下博闻广智,完全可以做老臣的先生,老臣反倒还存着拜师的心思!”

“咳咳……”

刘启闻言,险些被自己的口水呛死,好不容易顺过气来,呵斥道:“好个卫绾,都说你敦厚,竟想出这么个由头搪塞朕!彻儿不足八岁,如何博闻广智?!”

卫绾见皇帝不信,忙是拿出两卷竹简,递出一卷给刘启:“陛下如若不信,可先阅过此文。”

刘启阴沉着脸,接过竹简,翻开轻声读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性』相远……”

由于竹简笨重,这卷竹简上仅仅百来字,刘启很快就读完了。但正是这百来字,让他难以释卷,默默多读了几遍,细细品味简单文字里蕴藏着的大智慧。

良久后,刘启不禁喟然长叹:“好文章!爱卿如此大才,做区区太子太傅着实是委屈你了!朕观这篇文章并未写完,爱卿确是不该为俗务分心,应潜心着文才是!”

“……陛下误会了,此文已然完成,但却不是老臣所作。”

卫绾急得都有些结巴了,这话要是传出去,多少人会说自己是欺世盗名之辈,赶紧解释道:“此乃太子殿下闲暇时所作。”

啪!

刘启手中的竹简掉落在地,满脸的不可思议:“你……说是何人所作?”

“此乃太子殿下所作!”

卫绾看着刘启,眼中满是确定以及肯定,复双手呈上另一卷竹简,“陛下若是还不信,再看看这卷。”

呼!

刘启接过竹简,打开一瞧,颤声道:“《老子注》!”

稍稍平复心绪,他迅速得看完了这卷《老子注》。

“以君御民!以寡治众!执一统众!好!好!好!”刘启连赞三声好,相比起前一卷竹简,这卷《老子注》更是无价之宝。

汉初统治者一直是黄老之术的推崇者,是最高的治国理念。但是此时黄老之学的研究还是很浅,只得表面的一些皮『毛』。这卷《老子注》,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有所继承和改造,更倾向于方法论,并指出了以此治国的具体方向和做法。

“妙不可言!”

刘启目光直勾勾的盯着卫绾,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沉声问道:“此卷只是总纲,余下的在何处?”

卫绾被他的眼神吓得有些发懵,结巴道:“在……在太子……宫中!”

话音未落,只见刘启竟自顾自的冲出御书房,只留给卫绾一个急速远去的背影。

卫绾方才松了口气,好歹反应过来,也是匆匆追了上去。幸好他年岁不小,脚程不快,且值守的郎卫都认识他,否则这般冒失的在未央宫『乱』跑,早被擒拿在地了。

刘彻是被皇帝老爹从卧榻上拎起来的,由于多年来训练出的本能反应,再加上些微起床气,他狠狠一拳砸在皇帝的脸上。

他是刚满七岁,但自三岁起就便恢复了训练,还重新修习了前世祖传的内功。由于自幼练功,又是经验丰富,效果远比前世好得多,满脸桃花开的汉帝刘启就是明证。

看那捂着脸蹲在地上的刘启,寝殿内的所有人尽皆惊呆了,死一般的沉寂。

“哇!”

刘彻最先反应过来,猛地跪倒,上身趴付在地,哭着请罪道:“父皇啊!儿臣有罪啊……”

哭了半晌,喉咙都喊哑了,却依旧没等到回应,本想偷偷抬头瞄一眼,却恰好和刘启愤怒的目光将将对上。

“父皇……”

眼见被撞破,他再也装不下去,只得面『色』讪讪的直起身子,老老实实跪着。

“怎的不嚎了?”

刘启恨声问道,带着浓浓的鼻音,显是受创不轻,随即摆手下令:“来人!将这逆子绑起来,送去让皇后管教!今日之事,谁若是传扬出去,定斩不饶!”

刘启说完转身要走,却想起了什么,吩咐道:“卫绾!将你近年新着的大作尽数带到御书房去,你……可醒得么?”

卫绾脸『色』微变,虽是欲言又止,却终究只能无奈的颌首应下,示意自己能领会皇帝的话外之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汉武挥鞭》,方便以后阅读汉武挥鞭第九章 创立太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武挥鞭第九章 创立太学并对汉武挥鞭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