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匹夫之志难夺

作品:隐龙惊唐|作者:八无和尚|分类:历史|更新:2018-12-14 09:21:14|字数:4048字

吐蕃、党项联军,连续追击韩威西南军团,将战线拉长了千里。请百度搜索

算有源源不断地援兵,奈何在大散关前,这个局部区域,他们形成不了对唐军铁骑的战术优势。

他们败了,败得非常狼狈。

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这一仗,愣是将勤王联军生生阻挡在大散关前五十里以外,不敢再向大散关逾雷池一步。

韩威没有下令追击,因为他从没有想过以一战定胜负。

此时,也没有实力与联军决战。

他下令骑兵撤入大散关,固守关隘。

在韩威看来,大散关是长安西面最后一道屏障,朝廷守也得守,不守也得守。

是为必守。

那么,将会有无穷无尽的物资和兵员从长安西来。

以举国之力,镇守大散关,这是他要达到的目的。

韩威之所以百败,皆败在麾下兵力远不如敌。

可以说,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般“富足”过,可手兵力还是远远不如敌军。

如今,他要打个胜仗,打一个一鸣惊人,足以让他下半辈子可以躺在面睡大觉的大胜仗。

所以,他选择了以退为进,利用举国之力,来为他打赢这一仗。

毕其功,于一役。

……。

松州城。

这个大唐西南边疆,最西的一座重镇。

算被李世民赐给了党项,其生活的依旧是唐人为主。

唐人,太多了。

唐人,自豪于自己是唐人。

但也仅仅是自豪。

因为荣耀和利益从未真正降临在他们头。

他们自豪,是因为大唐强大了,他们可以不受胡族的欺负。

并非因为他们是唐人,而不受国内世家豪门的欺负和剥削。

大唐强大,他们依旧贫苦。

所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顾名思义,一百家姓也。它代表着国家的精英、士族、豪门、世家。

可大唐何止百姓,有千姓、万姓。

利益的分配者,高居庙堂者,绝不会考虑到百姓之外。

他们所顾及的是人心,百姓之人心,而百姓之外的人,自然不在他们考虑范畴之内。

这才有了繁华的盛世,无数的人还在饥寒交迫,还在面临饿死的窘境。

可如今,这一切变化了。

有个少年天子,他在长安太极殿,那个至尊之位,好象看到了百姓之外,还有子民的存在。

他粉碎了百姓集团,将利益撒向人间千姓、万姓。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

张老蔫并不老,才半百年纪。

也不蔫,反而以火爆脾气闻名乡里。

他火爆是因为他有资格火爆,他生了三个儿子。

如果不是老婆难产而死,他现在肯定不止三个儿子。

都道有儿万事足,张老蔫有三个儿子,那便是三万事足了。

如今大唐强盛,胡族不敢来欺负,朝廷开始把足额的田地分给每个人,半年前还降低了农税。

大儿子和二儿子是地里一把好手,随着务农。

小儿子去了工坊做工,这日子是一天一天好啊。

想着已经存够了给二儿子和小儿子娶媳『妇』的钱,张老蔫时不时地『露』出微笑。

可如今战『乱』又起,如果是什么纪王勤王,张老蔫根本不管不顾。

神仙打架嘛,关小民屁事。

谁做皇帝,张老蔫毫不在乎。

可问题是吐蕃大军来了,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吐蕃大军来时,张老蔫也逃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嘛,这道理算不识字,张老蔫也懂。

他让三个儿子带着家能带的,逃进了山。

可逃是逃了,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张老蔫还惦记着自己和三个儿子那四百亩地。

生活有希望、有盼头,那会想去挽留、会反抗。

于是,偷偷下山回村。

可看到的是整个村子被焚烧之后的焦和满地尸体的黑。

张老蔫怒了,骂人了。

匹夫之怒,以头抢地耳。

匹夫的声音很小,小到没有人听见,也没有人愿意去听。

然匹夫多了,譬如有了十人、百人、万人。

那需要听见了,不得不听。

因为你不听,不乐意听,或者掩耳盗铃。

那么,匹夫的声音会振聋发馈。

如果你还听不见,那会……死人!

没有横刀,他们有菜刀、柴刀。

没有弩,他们有弓,猎弓。

什么都没有,他们可以捡墙边的木棍,地的石头。

能捉老鼠的,是好猫。

能杀人的,自然是好武器。

当张老蔫冲着吐蕃骑兵扔去一块石头,被一箭钉死在地之后。

他的三个儿子拎起了菜刀,挽起了弓,捡起了石块。

随着一起前来的人们,拎起了菜刀,挽起了弓,捡起了石块……。

匹夫之怒,虽不及天子、诸侯之怒。

但强在人多。

天下人心,浩浩『荡』『荡』!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

李大亮已经驻守河西十余年之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隐龙惊唐》,方便以后阅读隐龙惊唐第八百二十九章 匹夫之志难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隐龙惊唐第八百二十九章 匹夫之志难夺并对隐龙惊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