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扬佛还是抑佛呢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19-04-14 19:26:23|字数:8028字

在《西游记》第三十五回中,银角大王提到太上老君当年曾经“解化女娲,炼石补天”,这很显然是作者对“女娲补天”这个人所共知的传说进行的一次自我艺术加工,从而使补天的壮举和太上老君这个人物联系在了一起。

孙悟空孕自一块天产神石,而小说中却又提到一个更为有名的“炼石补天”的石头故事,作者有什么目的吗?作者菌认为是有的。

首先,作者借银角大王之口,把补天灵石和太上老君联系在了一起,这原本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西游记》的神话世界架构完全不同于上古传说,这样多余的提到补天的故事不合时宜,唯一的目的可能就是在暗示,孙悟空和太上老君有很深的渊源。

有的朋友可能会有更深的猜想,孕育孙悟空的灵石会不会就是当年太上老君解化女娲炼石补天留下的石头?

有这个想法很正常,可是毕竟支撑这个观点的证据不多,也只能作为大家“美好的猜测”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作者是有意将孙悟空,灵石,太上老君这三者联系在一起的。

包括我们再来看看原文对灵石的描写,“按九宫八卦”,这显然是道教的名词,可见孕育孙悟空的这块灵石真的是“道气十足”。

而与灵石有关的太上老君,正是道教之祖,孙悟空这个“自然之子”和太上老君这个“自然之祖”可见必有很深的缘分。

2,孙悟空后来道心开发,想到去寻仙访道,以求长生不死,于是找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见到了菩提祖师。

在此之前,悟空曾见到一位樵夫,樵夫口念《黄庭》,很显然说明菩提祖师是一个道士。

从悟空学成的地煞数变化术,筋斗云,以及菩提及其弟子的装束和教学内容,完全可以说菩提是一个道士。

可是作者却把一首描写佛门人物的诗和称号给了他,这也就给我们一个大大的疑问,菩提究竟是道是佛?

很多朋友老是想把菩提定为道的身份或是佛的身份,但为什么不能顺水推舟,认为他是一个“亦道亦佛”的人物呢?

这是完全可以的。

可菩提既然是个亦道亦佛的人物,他精通诸子百家,懂儒道佛三教,道门佛门有如此本事的人又怎么会默默无名呢。

他在方寸山授徒传道,从他教悟空的本领来看,他的本事应是很高,可他教了那么多学生,全没出息。

他们就算达不悟空的境界,但也应有些名声,可为何全都默默无闻?

直到悟空的出现才体现了他的价值,那如果悟空不出现呢,他是不是这么大本事,就在人间办学校培养垃圾了?

可见菩提绝不是实际存在的,而是有人幻化的,他预知到悟空要到的那个地方,于是提前到那里变身菩提,他的徒弟垃圾也无所谓了,可能都是他变出的,都是暂时的。

孙悟空也是一直到后来大闹天宫,三界之内才人所共知。

所以菩提若真的是长住在哪里,而且真的不断的收弟子的话,不会没有人知道孙悟空做出这样的大事来,也一定会传出去,最终会给透露传出师承来历的。

但孙悟空大闹天宫,他的师兄弟没有一个透露出来,只能是一个原因了,就是当年菩提只是在哪里暂住,是高人幻化,只为教导孙悟空而来。

3,西游原文中,当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观看二郎神斗孙悟空时,老君曾对观音介绍金刚琢时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

请注意这句话的重要性,老君当时是在对观音菩萨这样的佛门重要人物说话,既然他说了“化胡为佛”,观音又没有异议,可见此确为事实。

虽然化胡说在历史上和宗教上被否定了,但鉴于只是讨论小说,一切以小说为准,就像三国演义太多不符历史,拍成电视照样依照小说。

如此我们可知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具有双重身份,他本身是道祖,又化过胡,可见与佛门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菩提亦道亦佛的身份与老君相辉映,遍观西游一书只有老君一人符合。

再说大一点,菩提还会教儒家的东西,是三教合一的人,而老君除了道佛两重身份外,还在天庭担任重要顾问,天庭是皇帝领导的政府,他自然有儒家的身份,如此也是三教合一,更是和菩提相辉映。

如此我们便可以大胆猜测,作者苦心塑造的一位“亦道亦佛”的菩提祖师其实就是在暗示本书中另一位唯一的“亦道亦佛”的人物太上老君。

4,西游原文中,孙悟空在东海求武器时,龙婆曾对龙王说“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

大家都知道,法宝是由仙人注入一定的思维和法力而形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二十八章 扬佛还是抑佛呢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二十八章 扬佛还是抑佛呢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