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叹为观止的风俗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19-08-05 21:56:28|字数:8144字

按理来说,张俊姓张,张秾也姓张,他和她同姓,是不能结婚的,但是却结了婚。

大家可能认为,同姓不婚仅限于娶妻,不限于娶妾,张俊娶了一个同姓的小妾,并不违背传统习俗。

但是被儒家奉为传统习俗之圣经的《礼记·曲礼》写得很清楚:“娶妻不娶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也就是娶妻不可以娶同姓,纳妾也不可以纳同姓,假如在战乱之际和风化之地娶妾,无法得知妾的姓氏(例如女方自幼被拐卖,不知道生身父母是谁),那就要请神仙来帮忙,好好占卜一下。

假如占卜结果显示该妾与你同姓,仍然不能迎娶到家。

不过宋朝文官武将多如牛毛,违背同姓不婚习俗者极其稀少,目前仅发现张俊一例而已。

而在普通老百姓那里,同姓成婚的可就多了。

例如宋哲宗在位时,礼部官员魏承训上奏说:“同姓而婚,例有明禁,而闽中愚民不晓礼法,同姓合娶者所在多有。”

意思是官府虽然对同姓婚配明令禁止,但福建一带违背禁令者比比皆是。

还有就是鼓励表亲通婚,他们觉得这样可以增进宗族利益。

这也是一个很奇葩的事情,古代中国反对同姓通婚,但不反对表亲通婚。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到贾宝玉娶了自己的表姐薛宝钗,陆游娶了自己的表妹唐琬。

事实上,古代表兄妹通婚虽然很常见,但陆游和唐琬却完全不是表兄妹。

很多朋友都以为,陆游的母亲姓唐,唐琬也姓唐,所以唐琬应该是陆游的舅表妹。

陆游的母亲确实姓唐,但是唐琬跟陆母的娘家并没有血缘关系。陆游的母亲是唐介的孙女,唐介是北宋大臣,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籍贯在湖北江陵。

唐琬则是唐闳的女儿,这个唐闳决非陆游的舅舅,他是浙江绍兴人,是陆游的同乡,是北宋末年一个小京官的儿子,跟唐介家族八竿子打不着。

许多史学家都误传唐琬与陆游有中表之亲,其实这是误读史料的结果。

唐琬与陆游离婚后,改嫁给一个名叫赵士程的人。

这个赵士程是皇族子弟,是宋太宗的第六代孙,也是宋仁宗的第十个女儿秦国公主的侄孙,同时又是陆游的远门表兄弟——陆游的姨妈嫁给了秦国公主的儿子。

史料中所谓“中表之亲”云云,指的是陆游与赵士程,并非指陆游与唐琬。

而宋朝表兄妹通婚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苏东坡的姐姐苏八娘嫁给了表哥程正辅。

程正辅的父亲就是苏东坡的舅舅,程正辅就是苏东坡的表哥,他们通婚,才是真正的表哥娶表妹。

古代中国不反对表亲结婚,但反对同姓为婚,这跟优生优育无关,只与宗族利益有关。

表亲结婚是可以增进宗族利益的,它将这个家族与那个家族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扩大了部族的规模,稳固了宗族的关系网。

同姓结婚呢?则是在部族内部进行的,并不能从外部关系上为这个部族做出贡献,所以古人支持表亲通婚,反对同姓通婚。

春秋战国时人们认为“同姓为婚,其生不蕃”,说的是同姓通婚会让庄稼歉收、牲畜死亡,这是迷信的观点,是通过鬼神禁忌来限制同姓通婚,从而促进部族间通婚。

还有就是像前文所说,姑娘出嫁难,连大诗人苏辙都“破家嫁女”,可见出嫁之难。

虽然俗话说得好:没有嫁不出去的姑娘。

也就是不管女儿长得是沉鱼落雁还是鬼头蛤蟆眼,只要到了出嫁年龄,都会有成群结队的媒人上门提亲。

嗯嗯男孩可就苦了,在广大农村地区,但凡文化程度低、手艺没学好、出门打工挣不了大钱、父母又不是生意人或者村干部的小伙子,都免不了要为自己的婚事发愁。

即使那些有文化有手艺的农村小伙,娶个媳妇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娶媳妇得拿彩礼,而且这几年也不知怎么搞的,彩礼是越来越重。

比如在作者菌许多朋友的老家,订亲时要不掏出十几万以上的红包来,女方以及女方的父母是肯定不会答应的。

女方倒是不用花多少钱,过门时带过去一张大床、一台电视、一套床上用品就足够了,所有嫁妆捆一块儿,两万块钱封顶。

可是在宋朝,情形却完全相反,那时候娶媳妇不需要多少彩礼,嫁姑娘倒需要很多嫁妆。

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当时的大才子苏辙为了给女儿办嫁妆,都几乎倾家荡产,对其他普通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像是南宋人袁采说,一个平民家庭,如果不是特别有钱的话,必须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就为其嫁妆做好打算。

换句话说,你得早点儿攒钱,不能到女儿该出嫁了,才发现存款不足,置不到像样的嫁妆,而不得不卖地卖房。

但是袁采没说要在儿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为其彩礼做准备,这说明跟女孩出嫁比起来,男孩娶亲并不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十章 叹为观止的风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十章 叹为观止的风俗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