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传统婚礼的习俗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19-08-09 00:39:29|字数:8958字

聘礼多是各地土特产,桑麻织物,绩罗绸缎,茶叶及礼金等。

女方的嫁妆则是越多越好,并借机来炫耀自家的财富,婚礼及其后的拜见礼等与北方大同小异。

到了东北的话,东北三省的婚礼习俗和京津地区有些类似,但也不全相同。

东北三省的“小定”礼,需要女方到男方家参加送礼和摆设的酒席。

在酒席中需要交换“龙凤帖”,男方还需赠给女方一枚金戒指当作定情物。

此外还需要准备四样礼物,即鸡一只;鸡蛋八十到一百个;红糖两斤;粉条两斤。

定下婚礼日期后要过“大定”,其中包括了四季服饰、首饰、馒头、酒等等。

迎娶的前一天,是女方送嫁妆之日,嫁妆多为衣物、家具、首饰等等。

至于京津地区的话,因为京津地区融合了我国多个民族的文化,所以婚礼习俗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可分为北礼、南礼、旗礼、汉礼四种。

到这个纪初,南礼逐渐融人北礼,形成北京婚礼特色。

传统的结婚,先由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认可这门亲事后,下一步就是“小定”礼。

“小定”礼的多少有男方的财力决定,大多是四盒礼。

在婚礼的日子选定之后,就是“大定”,“大定”除“龙凤帖”之外,还需要有衣料首饰、酒肉、面食和水果四包礼物。

以及湖广地区,媒人在“合年庚”、看八字,并经两方家长同意亲事后,由媒人代换龙凤帖,同时男方应下“小聘”礼,即一只金戒指、耳环,一对金石榴,以及聘金、槟榔、礼饼等。

女方在收到聘礼后,回以文房四宝、松糕等。

待迎娶前,男方还要下“大聘”,俗语称“行茶”。

“行茶”时男方应准备好礼金、礼饼、烟酒、海味、鱼肉等,女方如数接收后,回以衣物、鞋帽、饼、糖之类,并商定双方婚礼日期。

除了这些的独具特色的习俗外,其实婚礼还有许多陋习,像是前文简单提过的闹洞房。

众所周知,闹洞房差不多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可以说是一场婚礼的最热闹的部分,也是最有趣的节目。

简而言之,就是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房”、“戏新娘”。

其实闹洞房本身没什么,之所以说它是陋习,就是有时候会闹的太过,闹出不好的事情来。

因为闹洞房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

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

文闹算是属于比较文雅的方式了,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不见于口的男女之事,在一些地方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

“是夕,好事者多以谈谐语编为词调,强使新妇歌之,名曰‘闹房’。近则变本加厉,庆贺之忱出以戏谑,抑失礼之甚矣。”(民国:《翼城县志》)

至于武闹的话,则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了,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甚至有时比这还过分。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

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

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

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

当然,在民间认为,闹洞房在功能上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所以成为了陋俗。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

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男欢女爱之事。

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意淫”之举。

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

此种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

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此外还有洞房验贞,这也是一种很不好的习俗,因为在中国,唯爱鼓掌的行为是一种受习俗高度制约的行为。

人们不仅对公开的、合法的“鼓掌”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习俗的规范试图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十三章 传统婚礼的习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十三章 传统婚礼的习俗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