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天蓬元帅要娶妻(三)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19-09-12 00:48:49|字数:8478字

天子可以拥有以皇后为首的一百二十个女人,皇后为嫡妻,她拥有单独与皇帝相处的资格,其它姬妾不能与丈夫独处,而且是否陪伴丈夫要经过皇后的批准。

至于古时婚姻的礼仪的话,啊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想必大家都了解了,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

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如纳采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

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

问名则是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

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紧跟着就是纳吉,这是六礼中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然后是纳征,亦称纳成、纳币,六礼中第四礼。

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

《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

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可见古人义礼之分明。

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财礼。

接着是请期,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

六礼中第五礼。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请期仪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复命。

最后就是亲迎了,这又称迎亲,是六礼中第六礼。

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

《诗经·大雅·大明》:“大邦有子,天之妹,女定阙祥,亲迎于渭。”亲迎礼始于周代,女王成婚时也曾亲迎于渭水。

此礼历代沿袭,为婚礼的开端。

亲迎礼形式多样,至清代,新郎亲迎,披红戴花,或乘马,或坐轿到女家,傧相赞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诸亲。

岳家为加双花披红作交文,御轮三周,先归。

新娘由其兄长等用锦衾裹抱至轿内。

轿起,女家亲属数人伴送,称“送亲”,新郎在家迎侯。

聘娶六礼中,雁是最重要的礼品。

后汉班固在《白虎通·嫁娶》对用雁作为礼品作了解释:“《礼》曰:女子十五许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为贽。

纳征用玄熏,故不用雁也。

贽用雁者,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又昏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古人以雁为礼,一取雁是候鸟,每年秋分时节南去,春分时节北返,来往有时,从不失信。

喻男女婚前互守信约,婚后夫妻坚贞不渝。

二取雁是随阳之鸟,喻妇人出嫁从夫;三取雁行有序,飞时成行,止时成列,迁徙中老壮雁率前引导,幼弱雁尾随跟紧,井然不紊,喻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

由于雁是飞禽,很难捕捉,后人以鹅代雁,谓之“雁鹅”。

于是经过此“六礼”后,婚姻正式成立。

如此复杂漫长的过程,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中牵引,而真正结婚的男女双方都未直接参与,只有在结婚完成之后才见对方模样。

如此玄妙的结合,是谓千里姻缘一线牵,男女之间的姻缘,要经过媒人的物色,经过生辰八字批合吉凶,就仿佛两个今生素不相识的人,不知经过几世的修缘,今生在出生之时,就以定下姻缘,共度一生。

说了结婚制度,也可以给大家说说离婚制度,在我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许可离婚、专权离婚、限制离婚的制度。

反映在离婚方式上,以“出妻”为主,以“义绝”、“和离”和一定条件下的“呈诉离婚”为补充。

首先是出妻制度,所谓的出妻,即男子强制休妻,这是我国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离婚方式。

我国古代的“礼”和“法”为男子休妻规定了七种理由,这就是所谓“七出”。

《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四十七章 天蓬元帅要娶妻(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四十七章 天蓬元帅要娶妻(三)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