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19-09-25 01:22:54|字数:9234字

在当时,只要是有名的诗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和礼遇。

比如李白因诗写得好,名震全国,没有经过科举,就被皇帝诏入京师为供奉翰林,随便出入宫廷,经常陪皇帝游宴,倍受朝臣尊重。

因而他也傲视王公大臣,李白还山之后,身无分文却周游天下,一次醉后骑驴过华阴县衙,按规定路过县衙不下马是犯法的,因而被县令拘留审问。

他写交待材料时,根本不提姓甚名谁,只写道:“曾使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步迎,七宝床设食,御手调羹而饭之.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许骑驴?“县令看罢,急忙叩头而拜,并盛情款待。

“初唐四杰“都是官职极小,而诗名很大,因此名重当世,杜甫称颂为“不废江河万古流“。

以及女道士鱼玄机“锦心绣口,才情过人“,因诗名大振,天宝年间,被玄宗招进宫中,游玩月余而归,得许多奖赏。

妓女薛涛以诗着称,达官贵人及名诗人多与她交往,号称女校书。

如元稹等名流,慕其才名,千里迢迢从长安来到成都,以求同她见一面,交流一下诗艺。

不但朝中崇拜诗人,民间也很崇拜诗人,有个“旗亭画壁“的故事比较典型。

有一天,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三位诗人相约到旗亭(酒馆)饮酒,正巧遇到教坊伶人(朝廷歌班歌星)也在此饮酒唱歌.。

所唱歌词都是当时的名诗.三人说,我们诗名都不小,但没排顺序,今天就以他们所唱诗的多少为标准排个名次吧。

于是三人静听,唱谁一首诗,谁就在壁上画一道印。

高适先画一道,王昌龄连画两道,此刻三人以异样眼神看着王之涣。

王之涣自然是急了,便说:“以前几个伶人都是低水平的演员,我的诗他们不敢唱,便指着长得最美的姑娘说,这人要不唱我诗,我再不写诗了,如果她唱我的诗,你二人得拜我为师!”

话音刚落,那最美的演员就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

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三人鼓掌大笑。

这些歌星们一看是三位诗人,便说:“不知是三位神仙在此,请一起喝酒吧!“

于是三人尽醉而归,可见当时歌星们都把诗人视若神明,更何况一般百姓了。

而且社会上形成崇拜诗人的热潮和皇帝的提倡有关.皇帝带头崇敬诗人最数唐宣宗。

宣宗原拟定让白居易当宰相,办事的人回报说白居易死了,宣宗听了非常悲痛,便写诗悼念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学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泫然。”

此诗从内容到诗词格律都很好,对自居易评价且充满感情。

当然,唐代不但社会上普遍崇敬诗人,诗人自己也自视颇高,许多诗人恃才傲物,言行狂放.老诗人太子宾客贺之章自号“四明狂客“,在京师初遇李白,便称李白为“谪仙人“,并以金龟换酒和李白共饮.他退休时,太子和百官为之郊外送别,十分荣耀。

而世间万事万物,只有它具备实用价值才能被人们所珍视,也才能被社会承认,诗歌也是这样。

在唐代,人们所以喜爱诗歌,诗人所以有崇高的地位,都是因为诗歌有实用价值。

唐代诗歌用途很广泛,凡是用语言和文字所表达的,诗歌均能表达,而且表达得更艺术,更能收到好效果。

这可以举几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像是首先,诗歌是科举必考科目,诗歌关系到广大知识分子的前途命运,因此价值极高。

其次,“干谒“需要用诗,何为“干谒“?就是拉关系,走后门。

要知道唐代科举只是考卷好也不行,还必须有名人权贵的举荐,因此学子们在考前必须拜见权贵名流,以求得到赏识和举荐,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威信和人格。

因为这种“干谒“只需把自己创作的诗文拿给权贵们看即可,并不需要金钱物质,是很文雅的事。

如王维就是由太平公主的举荐而考中的,杜甫也曾“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进行干谒。

朱庆余受到着名诗人张籍的赏识和举荐,张籍当时是水部员外郎,又是名诗人,他把朱庆余的诗放在案头,经常吟咏。

因此,凡和他交往的人都知道朱庆余的才名.。

临考之前,朱庆余还无把握,又写首诗给张籍进行试探:“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闺意上张水部)。

张籍也以诗作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故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答朱庆余)。

陈子昂则用的是自我推荐方法,他从四川乡问到京城,举目无亲,朝中无人,想“干谒“却不认门。

一日,在街上见到一些贵公子围观卖胡琴的,价太贵,无人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五十九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五十九章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