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因果报应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19-11-14 03:19:36|字数:8488字

窦氏是一个善良的少女,因为涉世不深,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花言巧语不能识破,善良地轻信了男三复的谎言,结果遭遗弃;云翠仙虽然早已知道梁有才是个流氓无赖,但还是不违母言嫁给了梁有才,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化梁有才;狐妇更是善良,在石某最危难时救了石某,还心甘情愿地嫁给石某。

其次这些女性都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窦女的化鬼复仇,云翠仙的毅然休夫,狐妇的收回救命药丸,这些行动都表现出这些妇女的觉醒与反抗。

当然,《聊斋志异》这本书出色就出色在,它里面不仅描绘了许多这样单纯美好的女性形象,还描绘了许多悍妒型女性形象,与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像是《江城》、《吕无病》、《邵九娘》、《阎王》、《马介甫》、《大男》诸篇,可谓是集悍妒女性文学之大成。

她们无视封建礼教的约束,不以男人的是非为是非,敢以女性之悍抗衡男性之道,以女性之妒反拨男性之理,表现出对传统女性文化的全面背离和反拨,悍妇现象作为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而说到蒲松龄老先生塑造的最为成功的悍妇形象莫过于《江城》中的江城了。

江城是《聊斋志异》中《江城》的女主人公,因为其泼辣如虎的性格在文学史中已经成了“胭脂虎”的代名词。

可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仔细解读江城的所作所为时,发现她的一切行为都是事出有因,她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有着正常的自我主体意识的女人。

但是,她因为与时代思想格格不入,最后被硬生生的集体无意识一点点扼杀成歇斯底里了。

《聊斋志异》中的悍妻大都出在一夫多妻的家庭中,悍妇们施虐的对象也大多是三心二意的丈夫,或者是婢妾及其子嗣。

由此可见,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是悍妇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而悍妇们正是以悍同社会抗争,这种撞击中悍妇们的行为虽然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但这种撞击中所闪现的精神火花,其思想价值和精神力量也是难能可贵的。她们往往持有一种反叛姿态,其行为有着强烈的反传统、反世俗的色彩,超越规范而与现实中的女性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说是某种理想的化身。

贤妇以“孝”、“顺”、“不妒”为本,被三从四德和形形色色的女戒、女四书捆绑得没有丝毫自由。

其中《珊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珊瑚受婆母虐待,毫无怨色,沈氏逼儿子休弃珊瑚,珊瑚对婆母无一句怨言,反而自责“为女子不能作妇”,以剪刀自杀,被救归安生族婶家。

安生又登婶家责其不能事母,珊瑚“脉脉不作一言,唯俯首呜泣,泪皆赤,素衫尽染”。

珊瑚竟因为自己留安生族婶家于婆家不利,而居于媪(沈氏之姊)家。

后沈氏受其二媳虐待时,珊瑚不仅一次次用自己夜间纺织赚的钱做好饭给婆母送去,还在婆母惭痛地与她相见时“含涕而出,伏地下”。

对于恶婆婆,珊瑚真是打了右脸送上左脸,认定为长者讳,认定“顺”即为“孝”,令人哀其不幸而怒其不争。可悍妇不以为然,她们扭曲的反抗着,以“悍”对压迫,以“妒”对爱情婚姻的不平等,以“泼”对温柔恭顺的妇德。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里,有些悍妇对此神圣职责置若罔闻,自己不能生育也不许丈夫纳妾。

其中《珊瑚》中珊瑚的婆婆和弟媳都是凶悍无比,但最后作者都让他们感化了。

可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为悍妇们设计了一条改良之路,除了凶悍到无以复加地步的个别悍妇最终为其安排了悲惨的结局之外,其他大都是由凶悍无比、妒嫉狠毒的母老虎,被感化为温良贤淑、宽容大度的良家妇女。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蒲松龄的婚姻观来,他是一个崇尚一夫二妻制度,维护封建男权主义的人。

综观整个《聊斋志异》,很多被他美好歌颂的女性形象都被赋予了维护家庭男权,维护妻妾制度的责任,这些女性对自己所处的或妻或妾的位置不争不抢,安然处之使家庭和睦,而所有的被丑化的妇女形象中则大都反对其妻妾制度。

因此我们综观《聊斋志异》中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我们发现虽然作者在对这些女性进行描写时大致上能够给予一个较为公允态度,然而我们又会发现当作者在面对她们时不自然流露出一些难以掩饰的困惑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主张婚姻自由与赞同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在有的篇章中,作者以高度的热情赞扬了广大女性为赢得婚姻爱情自由所做的努力,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都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有的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然而最终都获得了美满的婚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八十五章 因果报应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八十五章 因果报应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