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鬼怪亦善良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19-11-15 02:53:09|字数:8268字

此外她是一个曲承母意、玲珑勤劳的小姑娘。

因为宁采臣将她的尸骨带回故乡,将其尸骨埋葬在书斋附近后,这样她便可以经常出入于宁宅,在此情况下,发生了她与宁母的矛盾冲突。

如果说小说在她与老妖的矛盾中表现的是对邪恶势力的憎恨,对卑贱营生的厌恶,在她与宁采臣的矛盾中着重展示的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敢于救人于危难的正义感的话,那么,在她与宁母的矛盾中,主要刻画的是她的勤劳和善良贤惠。

宁母首先对她并无好感,对她怀着几分恐惧,因为她是一个鬼,但后来,见到她善于操持家务,待人接物有无不得体,就改变了对她的态度,由恐惧变为疼爱,不把她视为鬼。

忌讳说她是鬼,并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儿媳。

宁母的这一变化,是她勤劳、贤惠、善良的实际行动所感化的结果,是她持一颗执着的心为理想为光明为自由为解放所做的追求,所努力换回来的。

看见蒲松龄老先生把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赋予了她这样的鬼魂,同时又说明了她所具有的反抗精神。

她进入宁采臣家后,在宁采臣的母亲担心她会对自己的儿子不利时,她立马说道:“儿实无二心,泉下人既不见信于老母,请以兄事,依高堂,奉晨昏”。

这句话既表明自己身世可怜以博取同情,又表明会把宁采臣当兄长看待,一起侍奉宁采臣的母亲。

更重要的是,她还会以行动证明自己。

“女即入厨下,代母尸饔。入房穿榻,似熟居者。”

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种八面玲珑的处世倒让人想起了王熙凤~背后的故事当时蒲松龄可以说是在科举不进,壮志难酬的状况下写出了这个故事。

全篇描绘的她实际上是一个奋斗的形象,其实蒲松龄借她托己志,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她一样取得成功。

但对于她来说,她确实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

她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她随遇而安,适应能力极强,不然她就不可能在做人和做鬼时都如鱼得水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形势所逼出来的。

然后就是她能认清自己且敢于投资。

她眼光独到看出宁采臣可能是改变她一生的人,于是她冒险的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压在了宁采臣身上。

同时她也意识到仅凭她和宁采臣是无法对抗姥姥那样的恶魔的,所以她结交了燕赤霞那样的益友,利用朋友的能力帮助自己。

可以说,她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与拼搏才换来最后的胜利,换来精彩的人生~

同时她还是一个和睦邻里、多具才情的贤妻良母。

因为从她看到宁采臣起,就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而这种爱正是由于宁采臣的正直为人而产生的。

当宁采臣真切的救她逃脱苦难之后,这种爱得到了升华,而且其中有了感恩的成分。

所以可以说她不是忘恩负义的女子,她一直深深地爱着宁采臣,甘愿为他做妾、当丫环。

但是,当宁母因为她是鬼而不愿独生子娶她时,她又忍痛割爱,把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和宁采臣以兄妹相称,终日辛勤地劳动,最后终于博得了宁母及一家人的爱戴,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得到了渴望的爱情。

在对待爱情上,她是忠贞不渝的。

从她看到宁采臣起,就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而这种爱正是由于宁采臣的正直为人而产生的。

当宁采臣真切的救她逃脱苦难之后,这种爱得到了升华,而且其中有了感恩的成分。

她不是忘恩负义的女子,她一直深深地爱着宁采臣,甘愿为他做妾、当丫环。

但是,当宁母因为她是鬼而不愿独生子娶她时,她又忍痛割爱,把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和宁采臣以兄妹相称,终日辛勤地劳动,最后终于博得了宁母及一家人的爱戴,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得到了渴望的爱情。

当然,没有人是完美的,聂小倩也不例外,她身上也有瑕疵。

这是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蒲松龄老先生也无法超越封建思想体制,聂小倩的形象也不是没有瑕疵的,她头脑中还有“借博封诰”等封建思想。

但是,瑕不掩瑜,这仍然遮挡不住她作为富有人情美的艺术典型的光彩。

而我们还要说说,聂小倩这一艺术典型的现实价值。

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观里,爱从来不曾占据显赫的位置。

在文化传承中,只有不知道妻子是谁的圣人,却找不到婚姻的典范。

聂小倩的故事会让我们想起了许仙与白素贞、董永与七仙女、牛郎与织女等最美的爱情故事。

这些都是人与妖或人与仙之间人鬼殊途、天人隔绝的爱情故事。

聂小倩的故事反映了封建婚姻的失败,但是在现代,又有多少婚姻是成功的呢,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多少人为的不是金钱、财富、荣誉和地位呢,正恰是这些因素,造就了许多婚姻的失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八十六章 鬼怪亦善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八十六章 鬼怪亦善良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