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20-02-19 00:18:07|字数:8570字

而吸收前人对历史演义小说的有益见解,我们可以将历史演义小说与历史的关系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历史着作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科学,后者是艺术,科学要求高度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艺术则应遵守艺术创作的规律。

并且历史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历史演义小说取材于历史,所以称做历史小说而不是人情小说、神魔小说。

此外历史演义小说与其他小说的区别在于,历史演义小说的主要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面貌要符合历史真实,应该“七实三虚”,虚构要有一定的限度。

在主要故事内容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应大胆进行艺术虚构。

总之,我们把敷演史传,偏重叙述朝代兴废争战之事,而又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小说称为历史演义小说。

所以我们这里所论述的历史演义小说,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基本上演绎史书的历史演义小说,如《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等。

二是基本符合史实,有较多艺术虚构,所谓“七实三虚”的作品,如《三国演义》等。

三是取材于当时邸报、朝野传闻,反映当时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小说,如《樵史通俗演义》等。

至于历史演义小说的发展轨迹的话,因为史学在中国非常发达,一些历史着作中的篇章类似于历史小说。

汉至唐宋的杂史杂传、逸事类的文言小说、传奇中的部分作品,对历史演义小说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的则可以视为短篇历史小说。

如汉代的《燕丹子》、《汉武帝故事》,唐传奇中的《赵飞燕外传》、《高力士外传》,宋传奇中的《开河记》、《迷楼记》、《海山记》、《杨太真外传》、《李师师外传》等。

唐代历史题材的变文如《汉将王陵变》等,以及金院本、元杂剧和宋元南戏中的历史剧,对历史演义小说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宋代“讲史”则奠定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基础。

明代前期统治者对文化采取了专制、保守政策,影响了小说、戏曲的发展,从明中叶以后,统治阶级对小说、戏曲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不少贵族官僚喜欢阅读小说,连皇帝也不例外。

如明武宗深更半夜派太监用五十金的重价去购买《金统残唐记》。

统治阶级的态度,促进了通俗小说的创作,印刷和传播。

城市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喜欢看戏和阅读小说的读者群,是小说发展的群众基础。

明清时代印刷业高度发展,为长篇小说的出版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因此明清两代形成历史演义小说的高潮。

需要说明,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发展其实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明初至万历前期,约220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成熟期,也就是历史演义小说形式规范形成的时期。

这个期间约有10部左右的历史演义小说。

这一时期的历史演义小说,逐步纠正“讲史”中鄙野无稽之谈,向正史靠拢,以兴废争战作为小说的主要内容,从“讲史”的面向听众,转为面向读者,从形式上,开始确立章回小说的形式规范。

2、从明万历前期至清顺治,约70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繁盛时期,产生了约40部历史演义。

这时期的历史演义小说反映本朝历史的大量增加,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作者的主观性也加强,艺术上更加成熟。

3、从清康熙元年到乾隆末年,约120年,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蜕变期,约有15部。

这时期一方面有的小说进一步向史实靠拢,演变为通俗的历史教科书,窒息了历史演义小说的生命。

另一方面,受才子佳人小说、神怪小说的影响,交叉融合,在历史演义中杂入神魔斗法、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

这样,历史演义小说的文体特征变得模糊而逐渐衰落。

此外就是史书与“讲史”的结合——《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的成书,一方面是“俯仰史册”,以史料为创作的素材。

《三国演义》早期的版本都题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这说明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主要的依据是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三国志》和裴注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基本史料。

南朝宋范晔着的《后汉书》中的人物传记,如《董卓传》、《刘表传》、《吕布传》的史料比《三国志》丰富,《孔融传》、《祢衡传》、《左慈传》为《三国志》所无,因此,也为罗贯中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三国志》、《后汉书》都是纪传体,而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它将汉末到西晋统一间的大事逐年排比,使三国历史更加条理分明,轮廓清晰,这种编年体史书对《三国演义》的成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七十五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七十五章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