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20-02-19 00:18:10|字数:8464字

从个人道义上讲,曹操能够保全刘备妻室以及关羽性命,这对关羽以致蜀汉集团都算是恩重如山。

而从国家忠义来看,曹操有汉贼窃国之嫌,关羽无论如何也是与他不共戴天的。

所以在旧义与新恩的抉择中,关羽能够毫不犹豫辞曹归刘,全其旧义。

然而,在曹操败走华容的情势之下,关羽如果赶尽杀绝,在人们心目中,他就有点太不近情理了。

统治阶级强调的“忠”和“义”是连在一起的,“忠”和“义”的统一可以使统治集团团结;“忠”与“义”矛盾时,就必须舍义尽忠。

但在市井细民心中,“义”就是扶困济危,当“义”与“忠”矛盾时,允许舍“忠”全“义”。

《三国演义》中的“忠义”观念,是统治阶级与市民阶层道德观念融合的产物,存在深刻的矛盾,关羽的“义”正是这种矛盾的反映。

关羽前期的悲剧,在于处理自己与曹操“亦敌亦友”的关系时,难免认敌为友;后期悲剧,在于处理自己与孙权集团的关系时,化友为敌,充分暴露了他性格上的缺陷。

后来终于被吕蒙偷袭荆州兵败被杀,在关羽身上,体现出了义勇骄的性格缺陷美。具有更为动人的艺术力量。

作者还着力塑造了曹操这样一个“奸雄”的典型。

曹操一方面具有雄才大略,为人洒脱,一方面却又阴险狡诈,作者在表现他的美言善行时,不忘揭露其“恶”的动机。

然而最后,有着美好品格和雄才大志的刘备和诸葛亮失败了,虽有雄在大略但却充满恶意的曹操却胜利了。

面对这样一种结局,作者发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叹。

同时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可以说是军事文学的开山之作。

因为出色的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国演义》写了大小40多场战争,其中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重大战役,又有街亭之战等激烈的中小战役。

还有许褚裸衣战马超这样的搏斗场面,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三国时期的战争史,堪称我国军事文学的开山祖与典范之作。

《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是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

《三国演义》把战略决策与战术运用,全局与局部结合起来,把战争描写得变化万千,丰富多彩,而不是单纯的胜负记录。

比如赤壁之战就是出色的例子。

作者用九回的篇幅写赤壁之战,其中头三回写战略决策,在曹操强大军事力量的威胁下,诸葛亮为争取与东吴联盟,舌战群儒,孙权集团内部也展开了主战和主和的激烈辩论。

孙权从狐疑不定到誓死抗战,最后形成了孙刘联盟。

在描写战争时,小说紧紧抓住曹军不善水战这一线索,写出孙刘联军如何扬长避短,化劣势为优势,曹军如何千方百计克服弱点,终于因为种种失误导致失败。

周瑜的反间计,庞统的连环计,黄盖的苦肉计,一步步的进行着,使得孙刘联盟在隔江水战的困难条件下有了火攻的可能性。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的特色还在于它的全景性。

它既写了规模宏大的战役,又写了具体的战斗,既有战役的全景鸟瞰图,又有战斗场面的特写镜头。

小说通过战争描写,气势磅礴地反映出三国时代的历史画卷。

《三国演义》描写几十场战争,但未给人以雷同之感,每场战争都有独特的风采,这也是十分可贵的。

还有就是宏伟的艺术结构。

《三国演义》叙述百年的历史,出场人物多至数千人,历史事件头绪纷繁,所以安排全书的结构是一件难事。

但作者以其杰出的艺术才能,描写东汉末年的历史,将各个统治集团之间及其内部的斗争安排得有条不紊,规模宏大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形成了一个艺术整体。

以及典型人物的塑造。

《三国演义》把塑造历史人物形象放在重要地位,在故事情节的演进中塑造人物形象,小说用浓墨重彩、夸张和渲染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曹操杀吕伯奢的事件对于揭示其性格特征有重要的作用。

这一故事在正史和野史只是曹操误杀了吕伯奢儿子及其家人,曹操发现误杀也颇有悔意。

小说不仅误杀吕伯奢一家,而且还故意杀害了出外买酒返回的吕伯奢,陈宫问他为什么这样,曹操说:“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小说夸张了曹操的残忍性格和极端利己的思想。

《三国演义》描写人物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写出人物特有的气质风度。

如关羽作为良将的典型,他与其他武将不同,他身上有一股傲视群雄的豪气,又似乎内心怀有一种不可言传的深沉的伤痛。

他对刘备忠贞不二,又不得不长期“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把“义”作为人生最高准则,但“新恩”和“旧义”在他内心煎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七十七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七十七章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