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20-02-21 23:51:26|字数:8100字

他是李逵、程咬金式的人物,贯穿全书始终。

通过“乱草岗牛皋剪径”、“藕塘关招亲”、“牛皋气死金兀术”等生动情节,把这个豪爽、率直、幽默的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特别是在他滑稽可笑的语言中,揭穿了皇帝昏庸腐朽的本质,表现了彻底的反抗精神。

并且《说岳全传》以《水浒传》的续书自居。

它写水浒英雄呼延灼又驰骋在抗金的战场上,岳飞的师父周侗也是林冲、卢俊义的师父,很多水浒英雄的后代也加入了岳家军,为抗金而浴血奋战。

岳飞大破连环马,又是使用徐宁传下的钩镰枪。

这些都说明作者对水浒英雄的敬仰。

历史上的岳飞曾镇压过农民起义,我们不能要求作者违背史实,“隐恶扬善”,回避这个问题。

值得赞赏的是,作者处理这个问题时,强调民族大义,联合对敌,共同打击侵略者,与全书爱国主义主题保持一致。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词。”

这是抗清将领张煌言行将就义时写下的着名诗篇,歌颂埋葬在西湖边上的岳飞与于谦两位民族英雄。

于谦的故事见于《于少保萃忠全传》。

《于少保萃忠全传》,又名《大明忠肃于公太保演义传》、《旌功萃忠录》,十卷四十传,明孙高亮着。今存清代翻刻本。

小说是围绕着于谦一个人的命运和遭遇来描写的。

从于谦出生写起,写他幼年时代的聪慧,青年时代的抱负与交游,进入仕途之后的刚正清廉,国家危亡时的力挽狂澜,直到他含冤而死以及死后冤案的平反昭雪。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饱含感情地塑造了于谦这一爱国恤民、胆识超群的英雄人物。

刚正不阿是他性格的突出特点。

他早在少年时代就聪颖过人,为官后,清廉正直,敢作敢为。

在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的关键时刻,他“以社稷为重”,冒着“另立新君”的罪名,敢于承担起挽救国家的重任,后来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实行复辟后,却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的罪名将其杀害。

作者不仅通过于谦在土木之变等重大事件中的表现来刻划人物,而且通过他救济灾民、公正断案、生活清苦等方面,展示他的性格,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此外就是以帝王发迹变泰为题材的小说

像是《飞龙全传》,二十卷六十回,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68),是吴璿根据旧本修改编撰而成。吴璿,字衡章,别署东隅逸士。

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曾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人笔记叶梦得的《石林燕语》就有记载。

赵匡胤的故事也成为说书艺人的热门话题,长篇讲史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中就简要叙述了他从降生到陈桥兵变的故事。

罗烨《醉翁谈录》也记载南宋有《飞龙记》的话本。

金代以后,赵匡胤故事进入小说、戏曲和说唱领域。在小说方面,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见《警世通言》)和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南北宋志传》。

其中《南宋志传》中的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大多为《飞龙传》所吸收,可以说是《飞龙全传》的蓝本。

在戏曲方面,更为丰富。

现在完整保留下来的有元明间杂剧无名氏的《赵匡胤打董达》、无名氏的《穆陵关三打韩通》、罗贯中的《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以上这些作品对《飞龙全传》的成书都有一定的影响。

不少故事为《飞龙全传》所吸收。

《飞龙全传》从赵匡胤的青年时代写起,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为止。

起自后汉隐帝乾佑元年(948),止于陈桥驿兵变、北宋王朝建立,前后共十二年。

作品描写了这样一个从“潜龙”到“飞龙”的发迹变泰过程。前半部分,主要写赵匡胤浪迹江湖时,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种种豪侠行为,后半部分写他投奔周世宗柴荣后,南征北战,屡立功勋;柴荣死后,被将士拥立为帝,为宋太祖。

小说所描写的英雄人物赵匡胤,是一个市民阶层的理想人物,把皇帝市民化了。

同时又在这个市民理想人物头上加上了“天授神权”的灵圣光圈,把他神圣化了。

小说一方面多次强调:“‘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自从盘古至今,何曾见这皇帝是一家做的,”表现了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他们不甘于卑微的社会地位而追求政治上的权力,追求发迹变泰。

可另一方面,作品又反复强调赵匡胤是“真龙天子”,是天上赤须龙降世。

每当他遇到危难时,不是“真龙出窍”加以保护,就是城隍土地前来“护驾”,使他“逢凶化吉”。

这正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脆弱性,反映他们还不能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他们要掌握政权的欲望还停留在幻想的阶段,还不能变为实际的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八十三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八十三章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