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20-02-24 01:01:41|字数:8096字

澹然随三人至蜀,在峨眉山修炼。

朝代数易,至唐灭隋,澹然九十余岁,在山坐化,杜伏威等各传位与其子,弃家访师,后皆登仙界。

全书以“禅师坐化证菩提,三主云游成大道”作结。

《禅真后史》卷首有翠娱阁主人(陆云龙)写于崇祯己巳年(1629)序和《源流》一篇。

《禅真后史》是《禅真逸史》的续集,与《逸史》源流相接。前二十回写儒生瞿天民为耿寡妇家塾师,品德高尚,与耿家、刘浣家结下深厚友情。

他学儒、从医、经商,几经波折,家境逐渐富裕,儿子先后娶亲。

其时正当唐太宗末年至武后以周代唐前后,天下动乱,人民饥馑流离,盗贼蜂起,上帝为了拯救苍生,派林澹然高徒之一的薛举,降生人世。

瞿天民之妾阿媚突然怀胎,生下一子,就是薛举转世,取名为琰。

瞿琰自幼得到林澹然传授仙术,报济困扶危之志,平暴灭妖,斩除奸佞,为国立功,深受武则天赏识,但他看到朝政日非,见机而退,弃名避世,归隐飞升,重返天界。

作者自视甚高,认为《禅真逸史》“当与《水浒传》、《三国演义》并垂不朽”。

主观意图是把歌颂英雄豪杰替天行道的《水浒》与匡扶汉室的《三国》糅合起来,创作出与二书并驾齐驱的杰作。

但是作者的思想境界、艺术才能远远不及此二者,所以《禅真逸史》、《禅真后史》在中国小说史上只能属于三流作品。

首先,作者歌颂的英雄人物林澹然、瞿琰虽然武艺高强,法力非凡,也有扶困济危的壮举。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徒具英雄之躯壳,缺少英雄之灵魂,就是缺乏对黑暗邪恶势力的反叛精神,而是趋时避害,明哲保身,甚至消极退隐。

其次,从艺术上说,由于作者思想境界不高,对创作素材缺乏提炼和选择,因而平铺直叙,主次不分,甚至繁枝弱干,喧宾夺主。

《禅真逸史》和《禅真后史》想把历史演义、英雄传奇揉为一体。

同时,杂以神魔、人情小说的笔法,反映了明代末年各类小说发展之后,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趋势。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条规律,在其他小说中也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两部小说比较可取之处,在于对世情的描写。

作者生活在晚明,这是社会极为黑暗的时代,他对官府的黑暗,世风的颓败,深恶痛绝,借小说创作,抒发其愤懑之情。

他同情人民起义,认为这是“官逼民反”的结果。

当瞿琰听到羊雷等人造反时说:“草莽之中,岂无豪杰之士,可恨州县官吏恃才傲物,任性妄贪,不能抚恤英雄,必凌逼以致叛乱。”

这部作品反映了上自权豪势要,下及市井小民的生活,对吏治的腐败加以充分的揭露。

作品描写钟守净、华如刚等和尚骄奢淫逸,敲诈勒索,暴露了道观佛门藏污纳垢,使披着宗教外衣,作恶多端的和尚道士原形毕露。

作品描写瞿天民学儒、从医、经商的种种波折,反映了当时细民生活之艰难。

瞿天民家中二个媳妇合谋,预备害死小叔,独吞家产,瞿天民托人寻找坟地,地痞帮闲敲诈勒索,从中渔利等都活脱脱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

总的来说,《禅真逸史》与《禅真后史》相比,前者写英雄豪气为胜,后者以描写世情见长。

《禅真逸史》和《禅真后史》语言简洁明畅,自由活泼,铺事状物,绘声绘形。

尤其是使用方言俚语,受到了图貌传神的艺术效果。

方言俚语有“这叫竹管煨鳅——直死”、“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早死早托生,依然做后生”,“只图个醉饱,那管猪拖狗咬”,“懦夫生中寻死,好汉死里求活”等等,都表现了作者的生活阅历和语言的功底。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人民没有民主。

封建法律是封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有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一面,也有调节与制约阶级矛盾的一面。

法律的正确执行,既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也可以防止超越法律许可程度的压迫与剥削,为的是防止广大人民起来反对统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从而推翻统治者。

但是,在人民完全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法律的施行完全取决于官吏,官吏清廉,法律就执行得好一点;官吏贪酷,法律就变成一纸空文。

而且,统治阶级往往不满足法律所规定的种种特权,总要千方百计地谋取法外特权。

对于这些法外特权,敢不敢加以抑制以至制裁,也完全取决于官吏。

刚正不阿的官吏敢于制止法外特权,谄媚逢迎的官吏就会放纵恶霸豪绅横行不法。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成为普遍的社会现实;屈打成招,冤狱遍地,成为封建社会司空见惯的现象。

尽管人民在封建重压下呻吟,想清除这种沉重的迫害,但他们还未觉悟到必须废除封建专制制度,他们希望执法如山的清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八十四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八十四章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