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新军远行

作品:大宋燕王|作者:战国萧烟|分类:历史|更新:2018-07-20 12:56:41|字数:7120字

朝廷调拨的一万贯军费,赵安已经全部领取,至于军器铠甲等物资却是一件未领。

由回易督造处调拨的五万贯军费,杨丛义想一次全部支取,黄大人一口答应,没有意见。五万贯又不是多大一笔钱,回易督造处的现钱还有一百六十多万贯,根据汤鷽所说,支付完官窑、织锦院的成本费用后,能剩余七八十万贯,全都可以用在船队生活物资采购和日常开销上。

第三天,杨丛义拿到兵部发批的宣威军五千人军资军械领取文书,直接来到军器监。

军队领取的物资都是制式军械,军服、铠甲、兵器,想要特殊的东西要特批,比如杨丛义心仪的火器,这种东西一般军队无法领取,刚刚建军的宣威军自然没有资格。

火器在此时还没有特别大的发展,只是*包爆炸的声音特别大,在守城之战中有些用处,当年金人进攻汴京城,李纲凭借霹雳弹,也就是*包,把金军阻挡在城下很久。*用于军事的时间不长,在战争中的作用还不大,主要功能还没有脱离火攻的范畴。

军器监有*作坊和火器作坊,*、火器基本都供给给了在宋金边境地区驻守的军队,宋金议和后,没有了战争,*、火器作坊人数锐减,产量也大为减少。

杨丛义对*武器没有特别的爱好,因为这个时候还都处在初级阶段,用处并不大,但要想弄些*研究一下,那也不难,等以后有时间再说,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先到明州建军,督造船队,出海回易。

五千人的军械能堆成一座小山,杨丛义搬不走,他只是在仓库里看了看,约好三天之后再来领取。

诸多军资要运到明州,经钱塘江走水运,当然要比陆路方便太多。

钱塘江边江船无数,大大小小,数不尽数。江水虽浅,但不论大船小船全是平底,倒也不会搁浅。经过考察,杨丛义付钱预定了两艘三天之后要用的大船。

诸事完毕,杨丛义打马返回德清县,召集众人商讨行军之事,最终决定由教导团和江恺、沈缙等人带领新军直接南下,绕过临安城,从陆路经绍兴府,东行到明州昌国县,与先期到达的宣威军汇合。

杨丛义自己则亲自带领一百人去临安领取军械物资,经水路去明州,如果顺利,他能先到,进行协调,提前做好安排。

分工完毕,做好安排,杨丛义带着一百人,再次回到临安。

时间紧张,杨丛义也顾不得再去回易督造处,直接带人去军器监领取军械物资,一车一车运往钱塘江边装船。五千宣威军物资,整整装了一天,期间他又带人去支取了五万贯军费,一并装船。

这次离开临安,估计短期内不会再回来,杨丛义去跟汤鷽做了简单的告别,两人都忙的没有白天黑夜,也只能简单聊几句。

汤鷽提醒他,有时间去看看海船建造的怎么样了,不少大商贾已经准备好运送商品物资。五十艘大船的物资装运和清点要花费不少时间,况且装船也不可能那么顺利,一次全部都能装完。全国各地的商品运送都有先后,几乎不可能要求他们在出海前一个月送到泉州,若有海船建好,有些商品便可提前装船,能节省不少时间。

造船之事,杨丛义也很想亲自去看看,但新军一天没到明州驻扎训练,他就不敢松懈,不敢离开,毕竟军队一旦出问题都不会是小事。等新军到明州营地,他便可去泉州督造海船。

两人简单的交流,最终谈的还是回易督造之事。汤鷽晚间有商贾宴请应酬,杨丛义对两艘装满军资的江船也不放心,随即道别,各忙各自的事情。

喜欢大宋燕王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大宋燕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宋燕王》,方便以后阅读大宋燕王第158章 新军远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宋燕王第158章 新军远行并对大宋燕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