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一人单挑一支军队

作品:士兵突击之老特新兵|作者:酸甜小苹果|分类:军事|更新:2024-03-22 23:24:00|字数:8182字

成龙做事主打稳重,这个漏洞必须堵。

要想给它们化妆,办法其实很简单。

找块石头敲打动物尸体的四边,已经腐败发臭的动物肉很糜烂,用石头一敲就变成了浆糊,甚至还会往外喷射。

而这些敲出来的喷射肉糜,正好在地上形成了被车压爆的图形。

在非洲炎热的太阳照射下,这些喷出来的肉糜很快会干掉,不出半个小时,就能形成逼真的造型。

别说是开车的远距离看到,就算是走到面前一般人也看不出毛病。

布置完长度近100米的连环诡雷阵,成龙没有停下手头的工作。

而是继续走向第一个陷阱前端。

这些毕竟是手榴弹改装的“诡雷”,并不是真正的“地雷”,对车内人员的杀伤力很有限。

好在成龙布置这些诡雷,本就没希望就这几个手雷,就能干翻一个车队。

主要作用是为了打乱车队,引起他们惊慌混乱。

而成龙费劲准备的大宝贝——58式双联高射机枪的威力虽然大,可它同时有几个致命的缺陷。

自身笨重!

转火速度慢!

防护能力差!

若不能提前弄懵逼足够的红巾军,把整个场子给它搅得足够混乱,让他们没有办法快速反应过来。

就算58式双联高射机枪火力再强悍,也没办法完成这一场袭击,成就一个人单挑一支军队的壮举。

再加上戴恩的雅典娜是狙击手,狙击枪法非常的准。

到时候后果将不堪想象!

因而成龙针对这个问题,事先设计任务方案的时候,就有所准备,特意从大使馆内带了两个“大西瓜皮”——

m-18a1ymore!

克莱莫人员杀伤地雷,又称“指向性地雷”或“阔刀地雷”。

它就是被众多军迷所推崇,我国也有同款武器,应有此面向敌的大杀器——定向反步兵地雷。

作为防御步兵集团冲击的大杀器,它成型于美国,阔刀地雷是最有名的型号。

但起源地却是在纳粹德国!

还早在近百年前的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科学家休伯特.尔丁发现,在一块带弧度的钢板后引爆炸药,炸药在起爆时,大部分冲击力会垂直作用于钢板上。

在爆炸过程中,钢板凹面会形成一个高速侵彻体,其破坏能力非常惊人。

可当时休伯特并没有想到怎么用,因此并没有把它制作成定向雷,只是把加入地雷的构造中,增加其爆炸杀伤力。

并把它发现命名为——米斯奈-沙尔丁爆炸效应!

直到二次大战彻底的结束,轴心国的头子德国迅速崩溃,国内的技术和科研人员被各国瓜分。

这项没被完全开发的技术,最终流入当时的同盟国手中。

而二战后期才加入的美国,作为当时国力损耗最小,发了战争财的战胜国,抢占了大量的“蛋糕”。

米斯奈·沙尔丁效应的相关技术,就此流落到了美帝的手中。

几年后。

半岛的战争突然爆发,以美军为首的联合杂军,被zyj的穿插渗透战术,也就是加强版的“进化游击战”,打的首尾不顾应接不暇。

美国士兵们总担心神出鬼没的志愿军战士,会突然从哪个角落冒出来,杀冲到他们的阵地上。

为了固守住阵地不被掏菊花,“联合杂军”迫切希望能得到一种,能遏制这种局面近距离范围杀伤性武器。

于是拿到了技术的美帝军工界,想到了休伯特·沙尔丁设计的地雷。

当时美国和加拿大的军工专家,都拿出了自己的设计。

但最终胜出的是美国人诺曼麦·劳德。

他的设计更加先进,用钢珠代替钢板,雷壳材料换成塑料,重量只有1.1千克重,最初的实验型号为“t48地雷”。

等装备进入美军的装备序列后,被命名为“m18反步兵定向地雷”。

这也是学术界公认的,第一种正式的反步兵定向地雷。

后来又经过4年的不断努力,内装700颗钢珠,最远杀伤距离为250米,杀伤力更惊人的改进型号——“m18a1”,于1960年正式定型并装备部队。

虽然这时候半岛战争早已结束,但是另一场“猴子内战”已经开始。

m18a1定向地雷有了发挥的机会,并且以其只要被触发爆炸,就能将方圆几十米清空的恐怖杀伤力。

一举被世人所知。

就此。

“阔剑地雷”正是扬名全球,并火爆全世界被各国纷纷仿制。

我国早期的各种武器装备,都是模仿借鉴的国外,老毛子的武器最多,老美的武器装备也不少。

其中就有中国版的“阔剑地雷”。

内装800颗1.2mm钢珠,型号为66式的反步兵定向雷,颜色为深绿色,其中一面印有此面向敌。

因这独特的绿色,外加整体半弧形,往那里一插,特么就是一块立起来的西瓜皮。

相比阔剑地雷这高大上的名字,或者是拗口的反步兵定向地雷,成龙更喜欢用“西瓜皮”来称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士兵突击之老特新兵》,方便以后阅读士兵突击之老特新兵第442章 一人单挑一支军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士兵突击之老特新兵第442章 一人单挑一支军队并对士兵突击之老特新兵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