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不刃血

作品:我在元末种粮食|作者:清九玄|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8 03:09:01|字数:4602字

“大王,刚刚传来消息,江都军已经打下泰兴,正在向通州进军!”

诚王府,张士诚刚用了晚食,李伯升便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张士诚心中一凛,朝李伯升问道:“你那边还需多久?”

李伯升道:“还需两日!”

张士诚沉声道:“那就再等上两日,通州虽然城墙低矮,守军不多,毕竟通着海岸,希望常熟元兵会增援吧!”

李伯升点了点头,迟疑了一下,道:“殿下,卞兄弟他……”

“他怎么了?”

李伯升叹道:“卞将军得知消息后,便提出立刻攻打通州。幸好吕将军拦住了他,说先让人传回消息,向您请示命令后再动手。”

张士诚暗暗庆幸自己将吕珍派了过去,沉声道:“向通州传令,任命吕珍为主将,卞元亨为副将!没有我的许可,绝不许擅自出击!”

李伯升拱手应诺。

一纸命令传到泰州,让大军按兵不动,原本两个主将,也变成一主一副。

卞元亨大为失望,顿足长叹道:“通州若被江都军攻下,我军再无南下机会了!”

吕珍斜了他一眼,哼道:“卞将军,我知道你立功心切,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江都军想去江左,让他们去好了。董抟霄可不是好对付的!”

卞元亨叹息不语。

是夜,秦苓君带着三千人马离开泰兴城,朝着通州城进发。

攻打泰兴比她想象的还要容易,因为她带的人马只有三千五百人,和守军差不多,泰兴城“达鲁花赤”带着守军主动出城搦战。

随秦苓君出征的将领是王大和耿四,双方交战时,王大一棒砸死对方达鲁花赤,这支元军本就久疏战阵,顿时溃散。

一众元军想要返回城池时,城门却紧紧关着,原来泰兴县的一名县尉杀了县令,打算投降江都军。

众元兵进退无路,只好投降。

秦苓君将那名县尉提拔为县令,让耿四带五百人留守泰兴,领剩下三千人继续朝着通州进发。

通州是一座临海水城,以前只是一片沙洲,到了唐朝,才建了一座盐亭场,后来慢慢形成一座小镇,隶属泰州。

随着盐业发达,最终形成一座通州城。

这座城池人口远不如泰州和泰兴,城墙也很矮,当初方国珍打过来时,没废什么功夫就攻下通州,然后才去攻打泰州。

故而得知江都军打了过来,通州的达鲁花赤和县令都非常紧张。

通州县令名叫陈宁,是至正九年的进士,说道:“掌令,江都军来犯,仅凭城中三千守军,只怕难以抵挡,需得速速向常熟求援!”

与通州隔江相望的诸多州县中,只有常熟驻有重兵。

达鲁花赤却道:“一去一回,少不得两三日时间,等援军到了,我们早就城破而亡!为今之计,只有弃城而逃了!”

陈宁急道:“你我合力守城,加上三千守军,难道还不能坚持三日吗?”

达鲁花赤哼道:“你一介文官,懂什么兵事?泰兴也是三千守军,还不是一日就被攻破城池!”

陈宁跺足道:“要走你走,我誓与通州百姓共存亡!”

达鲁花赤冷笑道:“你不过是个汉儿,在我面前装什么忠心报国的样子?”不再理会陈宁,擂鼓聚将,点齐三千人马,渡江南下。

陈宁仰天长叹,待秦苓君大军到来,领全县文吏出城投降。

通州和泰兴一样,城中军械、物资、粮草都已被转移,府库中空荡荡的。

然而据陈宁说,通州东面却有一座煤矿场。

秦苓君知道张阳泉最近一直在找商人购买煤炭,再让军械局把煤炭炼制成焦炭。

于是让一名百夫长暂任县令,陈宁为县丞,留了五百士卒驻守,引军返回江都,将这好消息告诉了张阳泉。

张阳泉果然喜出望外,为了保护这座煤矿场,往通州加派了一千五百名士卒,然后传令通州,让他们扩大煤矿采集规模。

他此时并不知道,这座煤矿场的易主,对台州方国珍造成了不小影响。

方国珍虽然也有台州为根基,但他强在水战,每每元军攻打过来,他都会远遁海上,经常一待就是数月。

海上行船,少不得要用火,木炭不禁烧,远比不上煤炭经久耐用,而且自北宋以来,冶炼兵器也慢慢都使用煤炭。

所以方国珍的舰队对煤炭有极高的需求。

前阵子董抟霄在江左擒杀项普略、大败彭莹玉时,方国珍有些害怕,派人潜入大都,贿赂朝中权贵,得以成功被朝廷诏安,得了个海道漕运万户。

自那以后,他便一直走海运从通州购买煤矿。

如今通州易主,他便没了煤矿来源,虽说也能走陆路从其他地方购买,但路途遥远,沿途又多有盗匪,远不如海运安全。

于是他召集诸将来自己座船商议,有人提议打下通州,立刻被方国珍驳斥。

他之所以能在起义军和朝廷之间反复横跳,就是因为从不攻击起义军。

朝廷那边,无论地方官员对他如何恨之入骨,只需贿赂京师权贵,便可高枕无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元末种粮食》,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元末种粮食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不刃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元末种粮食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不刃血并对我在元末种粮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