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道

作品:万年乾坤歌|作者:红裳小木|分类:历史|更新:2019-04-19 21:53:39|字数:8346字

周梦原本很是认真的在听瑞帝和蔡元明的对话,突然听到蔡元明这翻言论,虽然说的是事实,但这个论调让她想起那句调侃“这届老百姓不行”,不由得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随后,周梦马上觉得不妥,于是赶紧收敛神情,做出谨慎而又忐忑的样子来。

当然这笑声也打将瑞帝和蔡元明的思路打断,两人同时看向周梦。

周梦顿时觉得很是愧疚当然也真的很忐忑。

“怎么,小师妹觉得我讲的有问题。”蔡元明语气温和的问道,并无自己的言论被周梦晒了的恼怒。

“没,没有。”周梦慌忙说道。

“蔡先生所讲的,你都听懂了。”瑞帝知道周梦总是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到也没有多恼怒。

“有点懂。”周梦如实回道。

周梦从来不是做学问的人,再加之以往比较浮躁,自然不会系统的去学这些,只是偶尔零碎的接收了些相关信息,而后人云亦人,一知半解而已。

现在突然听到蔡元明的这些言论,只是觉得深奥,又不自觉的被吸引,现在听瑞帝问起,才觉得头昏脑胀,脑袋里像塞满了东西,懵懵懂懂的懂了一些。

“那你大概是和你这位师兄一样,在暗地里笑朕无尧舜禹这三位圣王的品性吗。”瑞帝不以为意的说道。

“周梦没有。”

“元明不敢”

周梦和蔡元明同时说道。

周梦说的是实话,那句调侃虽然有瑞帝所言的意思,但她并未想到这一层来。

倒是蔡元明脸色微红,尧舜禹三圣王能够垂衣裳天下而治,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候的百姓崇拜他们,他们有足够的影响力。

虽然瑞帝也颇受百姓崇拜,但比起先贤圣王,还是差一截的。

然而蔡元明若直说,定然惹得瑞帝不快,所以将这层意思免去,却没想道瑞帝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瑞帝摆了摆手又问道:“你刚刚说道儒各有所长短,说来与朕听听。”

“道形而上,悟性一般的人理解起来未免坠于虚无,而悟性高者大多强者,或是悟透天机太多,而失了许多情趣,虽然能够做到独居,鸡犬不相闻,但到底没了烟火之气,少了许多意思。”

“儒家大多形而下之言,以文字、语言孝化世人。然而文字、语言的承载是有限的,所以不免将道器化,在传授的过程中也容易失真,器化了的东西自然不是道了,所以老子才言道可道非恒道。”

“有些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需要自己去悟,但这也是道的缺点。虽然圣人也曾言满大街都是圣人,但人的悟性有高底,以道治国不如以儒治国来得方便。”

“以儒治国,简便易行,不比道那样高深莫测。这也是元明觉得儒比道更适合治国,当然这也符合儒家之中庸。”

蔡元明说道,显然对瑞帝的问题早在预料之中。

周梦听了蔡元明所言若有所思,当初她读庄子天道中的轮扁斫轮的故事时,庄子借工匠轮扁之品说那些所谓的圣贤书皆是圣人留下来的糟粕,周梦对此有些费解。

最后凭着心性和感觉能做出最好车轮的轮扁又说自己的儿子无论他如何教导也无法做出好的车轮来,便想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原因大概是那轮扁之子悟性太差。

现在又听蔡元明如此讲,才有稍稍懂了些意思,原来庄子所讲之意是文字局限了人的悟性,这大概是老子要求绝圣弃智的原因吧。

正如经验一样,这智识虽然能够让我们更快的认识世间,却同时又会局限我们的思维和眼界。

周梦正在胡乱的想着却听瑞帝笑问道“以你之言,只有悟性高的人方可学道得道。”

“也不尽然,一步得到的人是少数。像元明如此资质一般的人,经过数年修行,再加家师点拨,也能偶而窥道之门槛。”

蔡元明笑道。

“如何修得?”瑞帝追问道。

“道存万物,世人皆在大道之中,我心即是道,道即是我心,正心诚意,行事有良知,便是顺道而行,即能顺道而行。”

蔡元明笑道。

“正心诚意?”瑞帝思索了一会,方才说道:“这言论朕到是听过无数次了,朕今日听你这一讲,倒有些新的意思在里面。”

“听你这言论,就算你不是那白云老头的弟子,朕倒是也可以一用的。”

瑞帝经过一番考究,这时才信了这蔡元明七八分。

蔡元明闻言,笑而不语。

“怎么,不愿意。在我大瑞怎么着也比在那弹丸之地要强,再者那蜀州迟早是我大瑞的。”瑞帝突然对蔡元明这个人来了兴趣。

“受人所托,忠人之事,元明此番来是受蜀州之主张少侠所托来谈蜀州之事,其他旁的元明暂不作打算。”蔡元明说道。

瑞帝望了望窗外一直没有停过的大雪,说道“不知不觉已到了掌灯时分,今日谈的已经差不多了。”

周梦这才发现时间确实是不早了,只是窗外的雪将天光反衬的格外敞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万年乾坤歌》,方便以后阅读万年乾坤歌五百三十、道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万年乾坤歌五百三十、道并对万年乾坤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