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四次北伐

作品:笑读朱元璋|作者:枫叶寒霜|分类:历史|更新:2020-09-14 11:30:00|字数:5466字

在第三次北伐战役结束以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在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做为皇帝的朱元璋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北伐战争。

这也是明朝建国以来的第四次北伐战争。

如果说去年的第三次北伐针对的对象是北元残军的话,那这一次他的目标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北元主力。

因为它这一次要面对的对象是北元平章乃儿不花。

平章是个官名,全名叫做平章政事,以前朱元璋当皇帝以前他也做过这个职位,放到现在应该相当于几个省的省长,在当时的北元也算是半个丞相。

乃儿不花这个名字怎么说呢,简单倒是简单,要记也还勉强好记一点,我们大致可以按照以前背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奶眼不花。

只是这个名字所指的含义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我对蒙语熟悉范围实在有限,所以只能向大家说声抱歉。

反正就是这个叫做乃儿不花的家伙在刚开年的正月,趁着朱元璋正在忙着过年高兴的时候,带着一帮子人马抄了明朝的北部边境。

其实我要说这事也不能全怪北元。

这里面朱元璋也有一定原因。

毕竟他们的动机也很单纯。

因为他们需要吃饭。

他们也是人,虽然是塞外人,但是他们也得吃饭!

北元的统治者们也没有办法,大雪天的不能放羊也不能放牛,可是饭还是得吃,他们不是没想过买粮食,可是朱老大只说了一个词,不卖。

他想活活饿死这群野蛮人!

想掏钱买人家不给,自己想种又种不了。

不吃又不行。

怎么办呢?

那就只剩一种方法了。

抢。

从这群刁民手里面抢粮食。

把这些原本上贡给我们的粮食通过暴力手段抢过来!

既然决定抢了肯定要挑个好的时辰,趁着敌人防守最薄弱,注意力最涣散的时候来那么一下子,然后就什么都有了。

可是什么时候时辰最好了?

当然是敌人最高兴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敌人的防守才最薄弱。

而过年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当所有人都忙着庆祝新春佳节的时候,谁还会闲的没事干去搭理一群骑着倔驴喝西北风的野蛮人。

乃儿不花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朱元璋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来了这么一下子。

并且一举攻克了南部边境。

这时候做为大明皇帝的朱元璋也不是好惹的,在心眼里恨透这群元兵的朱元璋没有饶过他们。

你们这群瘪三,还没死呢?

政权已经绝对稳定的他没有来得及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就宣布了一条军令,清缴来犯之敌。

第四次北伐战争,正是开始。

这一次朱元璋动用的力量可谓庞大。

单单兵马他就动用了足足三十多万。

如果说在建国以前朱元璋号称的兵马数量有很大水分的话,那现在军队的数量就完全没有必要在作假了,三十万是实打实的数量。

对于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来说,占据广阔河山的明朝抽调三十万兵马还是没一点问题的。

这也是朱元璋建国以来调集兵马最多的一次战役。

很明显,这一次他抱有必胜的信心。

如果说第二次北伐的失利是耻辱的话,那这一次北伐就只有一个目的。

雪耻。

一雪前耻。

为了这场战争的绝对胜利,他组织了一个绝对庞大的领导阵容。

洪武十四年正月,朱元璋首先任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派遣干儿子沐英为副手,率领一半兵马组成西路军,从左路进攻敌军。

同时任命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派遣颍川侯傅友德为副手,率领另外一部分兵马组成东路军,从右路夹击季军。

两军分两路出塞北征。

在出塞之前,为了保证此战的绝对胜利做为皇帝的朱元璋亲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第二次北伐失利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情报的不准确,外加盲目的自信,才造成最后的惨败,同样的错误在朱元璋这里绝对不会犯两次。

所以他首先派侦察部队率先出塞,其目的只有一个。

刺探情报。

如果敌人有埋伏,则选择诱敌深入的策略,等待敌人经过长途奔袭身体疲惫的时候迎面出击。

如果没有埋伏的话,则挑选精兵直捣敌军阵营。

没多久侦察部队返程,作战计划也确定了下来。

直捣敌营。

洪武十四年4月15日,在朱元璋的注视下,两军分两路出征北伐。

这是一场兵力完全不匹配的战役。

无论是在军力部署上还是将帅能力上,已经占据南北方大片区域的明军都占有绝对优势。

首先和敌人正面对抗的是东路军汤和部队。

按照朱元璋的武力配置,应该说他对汤和这位老部下还是很照顾的。他深知汤和在统兵和作战方面能力的不足,于是他派遣了傅友德做为他的副手,朱元璋相信只要按照自己的方略进行作战,就不会有太大纰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笑读朱元璋》,方便以后阅读笑读朱元璋第123章 第四次北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笑读朱元璋第123章 第四次北伐并对笑读朱元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