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父亲

作品:在下崇祯|作者:星辰晚|分类:历史|更新:2024-02-15 11:42:41|字数:4706字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检的书案上,摆放着军政部铨叙厅上报的关于辽东围剿建奴的红尘名单以及封赏。

自军事委员会成立以来,军政部便掌管武将的任免、考核以及军队的思想工作,兵部武选司也被合并进来,不过,为了淡化兵部的影响,朱由检便将武选司更名为铨叙厅。

而在辽东的这一次战役中,论功排名第一位的,正是吴三桂,因为他亲手斩杀了黄台吉。

上一次孙承宗指挥的辽东大战,为了激励士兵,朱由检便让新乐侯刘文炳放出话去,斩杀奴酋黄台吉者,封伯爵,世袭罔替。

不过这一次清剿建奴,是稳赢输不了的局面,封赏肯定不会如同上一次那么丰厚,所以,吴三桂被封为了平西伯,但并没有给世袭铁劵。

辽东总兵满桂,之前被朱由检调入京师时,就已经战功赫赫,官居是副总兵了,之后又屡立战功,这一次也给了伯爵,定辽伯,但也没有给予世袭铁劵,子孙世袭指挥同知。

虽然现在卫所被裁撤了,但大量的卫所世袭军官,依旧在军中任职,而且依旧保留世职。这也是朱由检有意为之,因为这些人,是大明朝的军事贵族,是统领军队的基本盘。

明朝绝大部分的武将,都是卫所出身。

这些卫所的世袭军官,只要选考合格,只要有位置,一律从优安置。

所以,给予满桂子孙世袭指挥同知,并不能算是空头支票。

朱由检看着吴三桂这个名字,感慨万千,久久不能释怀。

先不提其他的,就说三藩之乱,你吴三桂但凡是多活几年,也不至于便宜了康麻子呀。

不得不说,康麻子的运气,是真的好。

擒鳌拜,鳌拜压根也没想造反啊。平三藩,吴三桂老了,尚可喜就没想造反,而且台湾的郑经还趁火打劫。

要说康麻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选择了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朱由检看着这份名单,心道罢了,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没有一个简单的,随即写了一个“准”字。

“王承恩,让军政部派人去辽东封赏将士,命辽东总兵满桂继续带兵追击建奴,杨嗣昌晋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继续担任蓟辽总督,驻地移往沈阳,负责经略辽东战后的屯田和移民。”

“让吴三桂回京养伤,赐府邸一座,调左良玉进京。”

“奴婢遵旨。”王承恩接着又拿过一封辞呈,“皇爷,这是通政使司转来的辞呈。”

朱由检接了过来,“谁的辞呈啊?”

“是山东总督袁可立的辞呈。”

袁可立本来就无心仕途,是当初朱由检派人请来的,同时袁可立确实心忧国事,就接就旨赴任山东总督,坐镇登莱,保障辽东后方。现在辽东平定,袁可立心事已了,再加上年事已高,也就自然而然的想退了。

朱由检打开一看,迅速过了一遍,“朕要是没记错的话,袁可立是嘉靖末年生人吧?”

“回禀皇爷,袁可立是嘉靖四十一年生人。”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人到七十古来稀,七十多岁的人了,不容易啊。”

“加袁可立太子太师,准其归乡,保留原俸,颐养天年。”

“是。”

忽然,朱由检想起了庾信的枯树赋,如今的他,已经从当初的少年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帝王,而一些跟随过他的大臣,却逐渐离去。

去年刑部尚书苏茂相致仕,紧接着就是大理寺卿成基命致仕,直隶巡抚申用懋致仕,现在袁可立也致仕了。

武将也是如此,最早,蓟州总兵杨肇基告老还乡,今年延绥总兵王承恩乞病回乡,大同总兵杨茂春战死,宣府总兵董继舒待日本的战事结束也要上辞呈。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着熟悉的人一个一个的离去,朱由检还是有些动容的。

一个合格的帝王,是不应该有感情的,可朱由检扪心自问,他很难做到。别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就算是一只猫一只狗跟在身边多年,多多少少也会产生些情感。

不过,很快朱由检就恢复了正常,“户部要向辽东调拨一批粮种、农具、耕牛,近期又要从陕西向辽东迁移百姓,所需人员、物资户部派专人负责,都察院派御史监督。”

“算了,让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鹤全权负责此事,蓟辽总督杨嗣昌是他杨鹤的亲生儿子,我还就不信了,杨鹤还能拆他儿子的台。”

“去吧。”

“是。”

…………

辽东,沈阳。

蓟辽总督杨嗣昌,此时是满面春风,晋升了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人逢喜事精神爽,虽然辽东移民的事让他忙的焦头烂额,但自从升了官以后,也算是乐得其所。

奉调入京的左良玉,正在向蓟辽总督杨嗣昌辞别,本来吴三桂也是要来的,可是他身体有伤,就委托左良玉代他向杨嗣昌辞别。

“部堂大人,末将就要离开辽东了,特来向部堂辞别。”

“本来平西伯也要来的,可他身体抱恙,托我代为向部堂大人辞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在下崇祯》,方便以后阅读在下崇祯第351章 父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下崇祯第351章 父亲并对在下崇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