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巨鲲

作品: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作者:面包在漫步|分类:科幻|更新:2024-05-11 15:14:27|字数:8500字

维修设备还好说,组合式的机甲维修支架还是可以满足基本的维修和养护需求的,但是运输工具就是大问题了,扎古一型整体高度超过十六米体重更是达到了七十吨,比世界上任何一种重型坦克都要沉重,而且体积更大,这让原来的制式重型运输车一下子成了摆设。

如果是百公里内的机动作战,扎古倒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双腿进行机动作战,但是这样动作毫无疑问会带来机体的无谓磨损,让昂贵的机甲消耗珍贵的里程和能量,再加上需要远程奔袭作战的话,还需要空中运输平台,这也就让全新的地面和空中机动载重平台成为了新的课题。

地面载具方面倒是问题不大,有着北方号制造经验的北方重工很快就推出了超大型运输载具,整体载重超过两百吨,可以同时搭载两台扎古进行运输,并且甚至还可以作为扎古的维修平台,而且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型号,一举两得。

只是这种被命名为DT200的重型载具还在实验中,上次的菲尼克斯作战中,就只好使用改装的飞鸟旋翼机的运输型进行临时的吊装作业,倒是可以勉强使用,但是实际过程中问题多多,吊装的扎古和飞鸟之间平衡性难以掌握,飞行姿态不够稳定,对驾驶员的水平要求很高而且少有不慎就会有坠毁的风险,最后不得不只能在不足三十米的超低空进行运输还每隔一百公里就放下机甲进行修整,才能勉强赶得上部队的进度,这也是当初莫白在补给站上花了不少功夫的主要原因。

这还好,DT200运输车的两个型号的测试已经基本完成,定型之后就可以满足扎古的日常作战需求,但是空中运输平台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世界上现有的大型运输机中,只有俄国的安124运输机和美国的C17两个型号可以勉强搭载扎古这样的重型机甲,而且都是只能搭载一台而已,这让空中运输的性价比显得极低。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这两种大型运输机,末世之后的世界上可以说是和珍稀的大熊猫一样难以找到,俄国就不用说了,现在联盟还无人能踏足那片土地,唯一可能有安124运输机存在的就是海参崴,不过那里在就被炸成了平地,至于C17,北美倒是还有一定的剩余,其中大多数都在新美国的手里,也就是现在的英克雷,他们手中从前任美国空军手中继承了大约有八十架左右的C17,在这几次的企业战争中有一些损失,再加没有了生产线和复杂的维护保养,使得这种大型运输机的保有数量直线下降,现在只有不到三十架还还在英克雷服役。

整个华雷斯都没有一架可以飞得起来的C17,更不要说康陶了,而且这这种战前的运输机维护保养非常复杂,备件也找不到,还不如重新设计一款新的运输机呢。

最后这个任务同样交给了擅长大型载具平台的北方工业,没想到北方工业直接把大型载具和反重力系统直接打包成了一个项目,这倒是方便了不少,因为超大型载具的研究离不开反重力系统的支持。

不得不说北方重工那些科学家的脑洞的确是很大,末世之后很多奇怪画风的设计思路都被放开了,他们根据军的需求提出,既然要求的是大型设备和机甲的运输平台,而且对速度没什么大的要求,主要是用来运送物资和机甲部队,那么干脆就放弃了传统运输机的设计,因为那种设计需要考虑机体外形和风阻等因素,让整体的载重效率大大降低。

此时有人干脆提出了空天母舰的方案,但是因为技术难度太高直接被PASS了,不是莫白不想搞,这炫酷的东西实在不是短时间能出成果的,只能等技术储备更高一个层次才有可能。

核融合反应堆的小型化技术让动力系统得到了解决,所以北方重工的重点就放在了运输平台的机身结构和载重方面。

上次从神迹机关的亚当那里搞到了全新的电离发动机技术,在印证了之后,北方重工就开始尝试把这种发动机大型化,要知道原本的电离发动机又被称为离子推进器,推力很小,但是体积也很小,多半作为卫星或者空间站的维持姿态的小型辅助发动机。

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亚当提供的离子推进器技术已经可以为更大更重的飞行器提供动力,不过在实验中也发现了这种发动机的另外一个缺点,那就是它的运作只能用在尽可能的匀速推进上,也就是说,像战斗机那样的高机动和过载对离子推进器来说会直接导致发动机过载儿烧毁。所以机动性载具并不适合装备离子推进器。

但是运输机这种又笨又慢的平台倒是可以尝试使用,但是在实际实验中又出现了起降时难以控制等情况。

最后还是一位工程师提出了一个混合方案,那就是利用离子推进器进行主要飞行时和维持浮空时的姿态调整,而在起飞和降落时辅助另外一套传统发动机装置进行控制,也就是飞鸟旋翼机上采用的电动旋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方便以后阅读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第412章 巨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第412章 巨鲲并对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