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苦逼杜江

作品:寒门出了个状元郎|作者:一萝阮烟|分类:历史|更新:2023-12-04 19:25:42|字数:6384字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李凌峰揉了揉酸胀的手腕,放下手中的毛笔,满意的看着稿纸上清秀端正的正楷字。

经过这些时日来不间断的练习,李凌峰的毛笔字多少也有了进益。

笨鸟须先飞,勤能才补拙,古人诚不欺我也!

即便如此,李凌峰也未停止自己对写好毛笔字的追求,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唯有坚持不懈,十年如一日才能有所造诣。

虽然不能达到王羲之,颜真卿之流,但也不能拉胯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凌峰心中感叹。

怕自己不小心触碰到未干的墨迹沾污试卷和题册,李凌峰将写过的稿纸从镇纸下取出摊平,放在一旁晾干。

号舍封闭严实,他也不用担心被风把稿纸吹飞。

今日的县考可是要考到傍晚才会结束,李凌峰看了眼剩下的题目,腹中有稿心不慌,所以也不急于一时作答。

揉了揉微微泛酸的眼睛,他一边闭目养神的同时也在心里构思着接下来的题目。

考卷的第二题是出自于《易经》的“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李凌峰曾在周夫子处借到过此书,此题原文的大致意思也很简单,即“中午的时候进行集市贸易,可以招来各地的人们,聚集各地的货物,然后交换物品之后离去,人们从而取得了各自需要的东西。”

当时李凌峰看到的时候还觉得,“日中而市”反映的是夏朝人对于商业起源的朴素认知。

李凌峰学的是金融,对于与商业相关的事也更加敏锐,在对原文所表达的意思进行回顾与思考后,他开始揣摩此题真正要考校的内容。

为什么出题者要出有关于商业往来的题目?

李凌峰心中已有答案。

虽然大夏朝士农工商,商为最末。但古往今来,商业的作用却不能轻易忽视。

中国古代的商朝便以善于经商着称,“商人”一词由此而来。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日渐繁荣,虽自秦汉以后,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业发展困难,但两宋时期,中国古代又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后至明清时期甚至还发展出了商帮。

由此可见,商业活动与人息息相关,在物质匮乏的古代,“以物易物”就是最简单的贸易形式。

有市而有人往来,有人而设市供其贸易。

李凌峰的双眼蓦然睁开,明亮的眸中泛起一丝奇异的光亮。

他飞快的撤换了一张新的稿纸后,润了润笔就坐直了身体,随即开始洋洋洒洒的答了第二题。

“天下市皆起于民,天下商皆为民也。”

淡定从容的抛出论点破题后,李凌峰自此开始施施然落笔:

“市者,万民聚货以相交易之地也,天下之民各处其方,何以致之天下之货,各产其地,何以聚之?

今以日中之时为市,则远近之民皆得以相及,而货虽不一,亦可坐而致其聚也。

交易之法,使民以其所有易其所无,退而各得其所,则无有余不足之患也。”

……

才思泉涌,逸兴云飞 。

县试考试不在于破题有多少新意,而在于论证是否合乎情理,是否明题意,是否有独到的见解。

李凌峰行文间不见停顿,笔下生花,一气呵成,稿纸上的字也变得生动了起来,多了一分飘逸和韵味。

时间慢慢过去,日照当头,李凌峰端坐在桌案前,那叫一个“下笔如有神”。

他的手在稿纸上翻飞,一篇完全遵从“破题、承题、起讲、定文、托物、写意和束尾”的经义文跃然纸上。

写完后他将毛笔随意的往旁边空着的桌案上一扔,顿时神清气爽,酣畅淋漓。

妙哉!

李凌峰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将稿纸置于一旁一一晾干,收叠整齐后用镇纸压住。

“咕咕——”

经过半天的不懈努力,他的五脏早已贴了六腑,如今肚子也配合的唱起了“空城计”。

从早晨到现在,他就只和蔡进几人吃了一碗清汤面,现已至中午,自己又是在长身体的时候,自然吃得多也饿得快。

取过放置在毡子旁的包袱,李凌峰慢条斯理的从里面取出了两张大饼,开始悠哉悠哉的吃了起来。

正午时分,用饭或如厕的考生也渐渐多了起来。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只要确保试卷能答完,谁愿意饿着肚子考试?

号舍门口的胥吏时不时地透过方洞观察李凌峰的一举一动,见他自开考坐下后就未再起身,与同袍交班后就放心的离开了。

李凌峰腹中饥饿,手中即便只有两个大饼也啃得津津有味。

常言道饱暖思淫欲,初稿已成,吃完饭后免不了有些犯困,李凌峰就着毡子半躺下,打算美美的睡上一个午觉后再行誊写之事。

窗外阳光明媚,室内鼾声如雷。

李凌峰午觉睡得美滋滋的,但在正南考棚内一间号舍中的老生就完全没有这样的好心情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方便以后阅读寒门出了个状元郎第46章 苦逼杜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寒门出了个状元郎第46章 苦逼杜江并对寒门出了个状元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