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孙元化

作品: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作者:晓雨晨光|分类:历史|更新:2023-12-07 09:26:33|字数:4392字

说实话,在来巡抚衙门之前,王之仁也非常疑惑,这个官职今年年初不是已经裁撤掉了吗,现在为什么会突然又设立了呐?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袁崇焕!

天启年间,袁崇焕在宁远前线屡立战功,使得崇祯帝在登基之初,对其极其倚重。

更是在去年,也就是崇祯元年,袁崇焕更是出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此时他的职权与登莱巡抚有重叠之处,于是在今年也就是崇祯二年初,上奏崇祯帝,撤销了登莱巡抚一职。

直到己巳之变后,后金率兵入塞,兵临京城脚下,袁崇焕被诬为奸细,下狱处死后,登莱巡抚才得以重设。

但是!但是现在登莱巡抚却比历史上的记载,提前重设了一年。

这就不得不感叹蝴蝶效应了!

就在今年上半年,海军357舰出现在泉州港的消息,经过几个月的发酵,传到京城。

而此消息又经演化,传到了时任太学博士的徐光启耳朵里。

徐光启那是何须人,被后人称为明代的农艺师、天文学家以及数学家,在历法、数学、军事、农学等多方面都有很好的造诣。

编纂翻译的书籍更是数不胜数,最有名的例如《农政全书》《几何原本》等。

由于其身为读书人却不读圣贤书,整天编纂一些乱七八糟的书籍,所以他在朝堂上显得格格不入,被东林党人认为是异类。

当徐光启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震惊,甚至夜不能寐,想亲自去海边寻找这艘无帆而动的大船,但由于他现在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不适宜长途跋涉,于是就打算安排自己的学生孙元化去实现自己愿望。

孙元化,师从徐光启,明末军事技术家、火炮专家。

此时的孙元化正在辽东辅助袁崇焕襄赞辽东军务,说实话他现在没有明确的官职,只是以太学生的身份辅助明朝官员抵抗后金的入侵。

由于在宁远之战时,孙元化用自己的学识借助火炮帮助,帮袁崇焕拿下宁远大捷,极受对方的的赏识和信任。

孙元化在得到老师的书信后,对于老师得到的消息也极为震惊,作为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深受其影响,对于海上出现无帆大船也十分好奇,想去一探究竟,于是决定出发南方去寻找。

在出发前,孙元化向袁崇焕辞行,袁崇焕在得知对方远行的缘由后,深感惋惜。

他知道对方一身的才能,对前线战事能起到极大的助力,现在却要离开前线,去寻找一艘不可能存在的大船,真是对人才的浪费。

不过他转念一想,不如把孙元化安排到登州府,那里靠海有港口也有船,既能满足对方寻找大船的目的,又能施展对方的才能,想必对方不会拒绝。

于是袁崇焕在崇祯二年八月底上书,请求恢复登莱巡抚,并推荐了孙元化。

崇祯帝接到袁崇焕的奏书后,十分欣慰对方能够分权,于是当即批准了申请。

崇祯二年九月底,登莱巡抚孙元化便提前一年走马上任了。

巡抚衙门门口,王之仁递上拜帖后,却被门口的兵丁告知此刻新任巡抚不在衙门,去了军械局。

王之仁不敢耽搁,立马马不停蹄赶到了军械局。

此时军械局内,孙元化正同众工匠们讨论无帆大船可能性,在得知蓬莱县县令来访后,十分诧异。

他这个登莱巡抚名义上是巡抚,其实是归属武官行列,在大明朝廷重文轻武的风气下,蓬莱县县令这个文官竟然主动上门拜访,还是在那么着急的情况下,实在让人感到意外。

孙元化吩咐众工匠退下后,安排王之仁进仓库说话。

他知道对方那么着急,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也就没做回府安排,直接在军械局仓库接见了王之仁。

双方见面后,王之仁简单行礼后,没有客套,直接向孙元化申请一艘舰船,说是要向京城传递一封紧急书信,事关朝廷安危。

闻言,孙元化心中冷笑:“这帮人呢,什么重要消息,都是借口,这是要打着官方的名义,用军舰运送货物吧!况且你只是一个小小县令,怎么可能会获取到事关朝廷安危的消息?”

不过他脸上却不作声色,淡淡道:“王县令,根据朝廷制度。舰船出港必须要有明确的用途,你只是一句有重要消息传递,本官很难办,没办法向朝廷交代啊!”

这位登莱巡抚前两天刚刚上任,还没来得及打听对方底细,自己跟对方又不熟,不了解对方秉性。

此时王之仁才意识到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

不过他也没办法啊,谁让这个消息太过震撼了呐!

再加上这个消息的来源又太过魔幻,现在弄得王之仁有苦难说。

一脸便秘色的王之仁看着前方稳坐钓鱼台的新任巡抚,不急不躁品着手中的茶水,知道此刻如果不拿出点什么重要消息,对方是不可能派军舰护送信使过去的。

“大人,后金人已经借道蒙元诸部,直冲喜峰口而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方便以后阅读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第48章 孙元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第48章 孙元化并对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