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高密土改(二)

作品: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作者:晓雨晨光|分类:历史|更新:2023-12-07 09:28:06|字数:4840字

“老爷...”

刘成似乎有些不甘心,这个消息可是他花了大功夫打听出来的,而对方的这种态度,着实让他有些接受不了,不过他刚开口就被关奇打断了。

就见关奇说道:“不要叫我老爷,我叫关奇,你可以叫我关先生.......”

“好的,关先生老爷,那葛老爷可是有举人功名的.......”

刘成继续说着自己打听到的消息,想让对方重视起葛老爷,又或者是想让对方重视起自己这个人。

结果不等他说完,又被关奇打断道:“举人?劳资还是关羽他大哥呐,在我们的地盘,皇帝老子有错一样挨板子......”

闻言,刘成缩了缩脖子,不再言语,心中不停臭骂自己怎么糊涂了。

对面这人是谁啊,叛军头领!

对方怎么会在乎朝廷封的官?

举人虽然不是什么正式官职,但却拥有不少特权,比如不用纳税之类的。

在刘成这些底层小民看来,举人与大明官员无异。

关奇伸了伸懒腰,正准备回去继续填写报表,见刘成还在傻愣愣的站着,于是说道,

“好了,你回去歇着吧,以后不要在作奸犯科了,再让我们逮到,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好的,好的.......”

刘成见对方要放自己走,心下大喜,终于可以不用面对这个叛军头领了。

虽然对方看着眉清目秀,不似穷凶极恶之辈,但就对方那懒散的样子,竟然可以让几十个神奇的绿衣人俯首帖耳,其肯定有了不得的能耐。

面对这样的人怎会没有压力,刘成巴不得早点离开此地,回去弄点吃的早些休息。

对方给的粮食竟然是白面,没有掺杂一点杂质的那种,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长时间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了。

就在刘成刚刚转身,就听到身后传来那人的声音,

“哦,对了,明天早晨来我这里报道,跟我一块下乡去采集户口,没有一个本地人陪同,真是什么都不方便......”

说着,关奇晃晃悠悠的走回了办公室。

闻言,刘成的身体顿时一僵,心中一凉,完了,他这是真的上了贼船,彻底下不去了。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刘成被迫陪在关奇身边,坐着神奇的车辆,拉着白面精盐,转遍了整个高密县。

他眼看着一箱箱面粉精盐,不要钱似的分到了庄户人家手里,心疼的要死。

如果这些东西都给他,他恐怕一辈子都吃不完。

真不知道关奇这个叛军头领是怎么想的,不去抢劫百姓,反而给百姓发东西,天下哪有这么造反的?他这是图什么?

半个月下来,除去高密县城和葛庄村,高密县所有村庄都已经完成户籍登记。

此时的关奇目标非常明确,县城的人有抵触情绪是吧,那就先把你们晾着,等先把下面村庄的土改完成后,再来搞定你们。

这个工作量如果放在现代,仅靠关奇是很难完成的,好在此时的大明人员稀少,一个高密县下来,超过百人的村庄不过五十多个,甚至有些村庄只有区区几人。

关奇把户籍采集人员分成了三个工作组,安排保卫人员进行保护,并把人员稀疏的村庄进行统一整合在一起进行采集。

不然以高密县村庄的分布情况,一个月内,别说进行土地改革,就连户籍采集都很难完成。

其中整合百姓人员稀疏的村庄就花费了十多天时间,这还是在有无人机帮助的情况下。

也难怪古时很少有朝代能做到户籍统计详尽统一,这么大的工作量仅仅依靠县衙那些人很难完成。

现在参与户籍的人员,全部是临时调派过来的,完成登记后,除留下几人参与民政工作外,其他人还要返回登州地区参与其他工作。

在这期间,关奇还碰到了一些流民。

根据史书记载,登莱地区这个时间段曾发生过大规模旱灾,导致地里没有产出,百姓无法养活自己,只能贱卖自家的土地。

没有了立足之地,这些百姓只能四处流窜。

这就形成了流民如潮,流民遍野的场景。

而现在高密县的情况要很好多,只有很少的流民在往高密城赶。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龙国人来到这里的时间节点,登莱地区的旱灾还没有达到流民四起的阶段。

于是关奇把这些流民安排到人员较少的村庄,并许诺会有田地分给他们,这些人这才安心在各个村庄安顿下来,不再赶往县城。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会赶往县城,关奇想想就能明白,毕竟灾年农户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自己还吃不饱,哪会有多余的粮食分给这些流民。

而县城了就不一样了,那里有大户人家,他们口中洒落的一点吃食,就不至于让他们饿死,更幸运的人如果能进入大户人家做工,一家人的吃喝就不用愁了。

刘成随后还告诉关奇,高密县西城脚下那就有一个流民聚集地,那里大概有几十号人吧,是最近一两年才形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方便以后阅读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第129章 高密土改(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第129章 高密土改(二)并对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