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徐光启的小三轮

作品: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作者:晓雨晨光|分类:历史|更新:2023-12-07 09:28:20|字数:5006字

听到孙元化的抱怨,徐老头脸色一板,道:“怎么?嫌我们耽误你了?”

徐光启作为对方的的老师,不管怎么说他,他都得听着。

就见孙元化脸色顿时尴尬起来,连忙解释,

“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

徐老头冷哼一声转过头去,似乎不愿意搭理自己学生。

看到自己老师越来越小孩子气的举动,孙元化有些无奈,看来自己老师还是在生自己的气。

前段时间,委员会在安排这些大明官员时,徐老头向委员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希望把自己的学生孙元化转到科研岗上,不再担任民政方面的职务。

他的理由是,作为对方的老师,孙元化的能力和性格他非常清楚,不太适合民政的工作。

听到徐老头的建议,委员会众人也很诧异。

作为一个老师,怎么会不希望自己的学生飞黄腾达呐。

不过结合历史上孙元化的结局,委员会众人也就释然了。

孙元化的性格和能力确实更适合科研方面,而不适合从政。

要不然也不会导致,他在处理登州叛乱时错误百出,更是直接令他丧命。

徐老头的建议这是在保护他的学生,也算是一种爱护吧。

不过历史是历史,现在是现在。

孙元化的知识储备与现代相差三四百年,根本达不到现代科研岗位的要求。

如果不调到科研岗,总不能把这位大明少有的开明的读书人,放任一边,让他当个白丁吧。

在结合孙元化的意见后,委员会还是把孙元化安排进了民政组里。

这一下整的徐老头不开心了,来委员会找了好几次,他是真担心自己这位学生的安全。

为此,委员会专门派人向这位老先生解释了一通。

说按照委员会现有的管理体系,以制度来管理人,而不是以人管理制度。

一般很少有人能犯大错,不用担心孙元化的人身安全。

徐老头见这条路走不通,只好去劝说孙元化。

此时,孙元化也知道了自己在历史中的结局,面对老师的劝说,显得有些无奈。

因为他也很想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不是像历史中的那样无能。

就这样这对师徒一直在闹矛盾,已经持续了近两个多月。

从孙元化进入民政组时,就已经开始了。

见这师徒二人陷入僵持,一旁的袁可立笑着向孙元化摆了摆手,示意对方坐的离他俩远一些,暂时不用管他俩。

孙元化也要进行培训,便在不远处找了一个位子坐下。

随后他便朝着徐老头笑道:“子先兄,莫要生气,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太过执着......”

“可是.......”

面对自己这位老友的劝说,徐老头仍然显得十分孩子气。

不等徐老头说完,袁可立打断他,继续说道:“子先兄,历史就是历史,已经过去,不要纠结了,”

“正如你所说,现在新时代已经到来,你还有什么放不开的?”

“更何况,你今天陪我来听课,不就是为了了解龙国人的管理方式吗?”

是的,委员会的第一节公共课,就是关于龙国的管理架构。

它包含了龙国的官职制度,以及所有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

这些东西,是他们这些刚刚任职的大明人,必须要了解的东西,不然搞不清这些东西,他们没办法进行工作。

其实,今天徐老头来听课,不单单是应袁可立的要求,更多的是为了孙元化。

他知道龙国的管理方式与大明不同,可是官场就是官场,他害怕自己的学生再走回历史上的老路。

于是他便跟随袁可立来到培训课,了解一下龙国的官场结构。

是否如同对方所说的那样,以制度来管理人,而不是以人管理制度。

一节课下来,徐老头与袁可立听的如痴如醉,他们从没有想过,一种管理制度还能这么制定。

分工明确,管理规章合理清晰。

真是大开眼界。

不同于他们能听的懂,课上的其他人就听的比较懵了。

这些人中,只有极少数人有从政经验,更多人只是认识一些字,没有任何管理经验。

按照他们的固有印象,一个县城只需要一个县令几个小吏就能完成工作。

而在龙国这里,好家伙嘛!

一个个职权部门林立,管理的范围细到不能再细了。

据讲课的老师说法,这还是他们削减以后的组织架构。

如果真的按他们原先的架构,还不知道要增加多少部门。

确实,按照委员会的计划,考虑到现在每个县城的人数都很少,他们已经在尽最大努力消减或者合并一些没必要的部门了。

但就剩下的这些部门已经足以惊讶这些大明人。

下课后,已经是中午了。

袁可立与徐老头各自骑上小三轮,返回委员会食堂吃饭。

自从上次袁可立见过徐老头的小三轮后,心中一直痒痒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方便以后阅读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第141章 徐光启的小三轮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第141章 徐光启的小三轮并对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