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帝都风云

作品: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作者:晓雨晨光|分类:历史|更新:2023-12-14 21:09:10|字数:4412字

京城,周府。

周延儒作为大明首辅,其府邸岂是一般人可以靠近。

可就在这时,一道身影快速穿过狭窄的胡同,来到府邸后门。

随后,有节奏的敲击声在门上响起,片刻后,便有一张纸条从门缝处塞了进来。

接下来便是逐渐远去的脚步声消失在胡同尽头。

刚刚下朝,准备卧床休息的周延儒,接到管家的报告,说有要事禀报。

清退仆人后,管家便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张纸条,说道:“宫里来信了,老爷!”

闻言,周延儒眉头紧蹙,感觉有大事发生。

宫里那个人只是欠了自己一个人情,对方说会在生死生死攸关的时候帮自己一把。

而对方竟然在此时还自己这个人情,难道是宫里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

想念至此,他赶紧打开了那张纸条。

只见纸条上写着:孙袁归,龙国人,大明亡!

字数不多,但里面包含的信息量极大!

周延儒脸色瞬间凝重起来,烧掉纸条后,顾不得全身疲惫, 吩咐管家把幕僚召集到书房议事。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许多权贵家里,不过他们得到的信息不一而足。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皇帝身边安插眼线。

但孙袁二人回京的消息,却不胫而走。

谁让他俩不是秘密回京的呐?

在午门外等候时,可是有不少卫兵都看到了他们。

于是各种猜测在京城开始流传开来。

有人猜测,此二人回归,完全由于辽东权利之争。

袁崇焕回到辽东,见到自己蓟辽总督被罢免,心中不服,撺掇下属逼宫孙承宗。

毕竟对方在辽东经营多年,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孙承宗不服,便拉着袁崇焕回京找皇帝评理。

对于这种猜测,众人只是一笑了之。

很明显说出这种猜测的人,根本就是一个政治小白。

按对方的猜测,这不就是俩孩子打架后,谁都不服谁,找来家长评理吗?

现实中权利斗争哪有这么幼稚,更何况孙袁二人能坐到如此高位,不可能如此幼稚。

接下来,又有人猜测,这二人回归会不会与辽东局势有关。

辽东鞑子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此二人回归是不是意味着辽东局势出现了重大变化。

局势有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坏。

变好,是由于大明军队在辽东地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鞑子退兵,被困在锦州的孙承宗才有机会回京。

但从目前朝堂之上传出的消息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毕竟如此大喜讯,换作以前,早就敲锣打鼓宣传起来了,而现在朝堂之上没有任何声音传出。

再加上昨天晚上朝堂大佬被留宫的事不是什么秘密,让人不得不往坏处猜测。

由于辽东局势已经彻底失控,锦州宁远失守,甚至山海关都已经陷落,导致辽东已经没必要再安排人驻守,于是孙承宗便返回了京师。

至于袁崇焕回京,大概是由于对方一直躲在辽东某个地方养伤,现在那里被鞑子占领,只能返回京师。

这人的猜测还算靠谱,说的有理有据,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一时间,关于孙袁二人回京原因的讨论在京城闹的沸沸扬扬。

这一切讨论,都被锦衣卫记录在案,传递到锦衣卫指挥使马元标案前。

看着案上的讨论,他嘴角微微上翘,露出讥讽之色,心中叹道:“果然是一帮蠢人!”

其实关于孙袁二人回京的原因,马元标早就得到了下属的禀报。

这二人进入山海关之后,一直是锦衣卫护送回京的。

通过二人路上的谈话,护送的锦衣卫不难猜出辽东发生了什么。

辽东哪是被鞑子占领或者被大明收复了,而是被一伙来历不明的龙国人霸占了。

其实关于龙国人,马元标是一直知道的,只不过他一直没有在意对方的存在。

毕竟当时对方只是占领了一镇之地,连个稍大点的土匪头子都算不上。

而对于属下所描述的对方那神奇的东西,他则认为那是对方用来迷惑百姓的障眼法,这是好多邪教惯用的手法。

等他最后一次看到龙国人的消息,是登州府一名百户消失在凤山镇,对方可能是被龙国人抓去了。

这小小的土匪竟然敢挑衅锦衣卫,马元标勃然大怒,结果还没等他下令彻查此时,登莱地区完全陷落的消息就传了到京城。

就此锦衣卫有关龙国人的消息,也就彻底断绝了。

他没想到再次看到龙国人的消息,是从辽东传回来的。

这帮龙国人竟然胆大包天的占领了辽东,真是不知死活,他们真当鞑子是吃素的吗?

不过这都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看着桌子上搜集而来的情报,马元标整理了一下,便令下属送进宫中。

这属于例行公事的一种,平时没有重要消息,不需要他亲自前往。

这时他突然想到,去年边境之战前进宫冒死传递的消息,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奖赏不说,还差点把自己折了进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方便以后阅读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第151章 帝都风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第151章 帝都风云并对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