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刘备称帝

作品:从嬴政开始盘点|作者:公之安处|分类:历史|更新:2023-12-07 16:57:13|字数:4934字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一代枭雄魏王曹操去世,终年六十六岁,其子曹丕继位,承袭魏王爵位,改元延康。】

【之后曹丕就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代汉自立,一方面大造祥瑞,搞社会舆论,另一方面让群臣给刘协上表,请刘协主动禅位,他再表演一个三辞三让。终于在当年十月份,曹丕登受禅台代汉称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权,改元黄初。汉献帝刘协退位,受封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的曹丕志得意满,他对身边的人说:“尧舜之事,吾知之矣。”】

【远在成都的刘备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又因当时蜀中有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于是刘备在成都为刘协发丧,追谥其为“孝愍皇帝”。】

【次年四月,刘备接受群臣劝进,于成都武担山登基称帝,国号汉,延续大汉国祚。改年号为“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立其子刘禅为皇太子。】

【有人质疑,刘协不是还没死吗,刘备这就迫不及待的称帝了?一定是他自己想当皇帝吧。】

【其实刘备的称帝有一定的被迫性。因为曹丕称帝,他还是打着上古时期的尧舜的名号以禅让的名义取代汉室,刘备如果不称帝,那在名号上就天生低人一等,更像是造反的了。中国古代有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就是这个道理。】

【再一个古时候消息不通畅,尤其是蜀地更为闭塞,消息传播更是困难,等曹丕称帝的消息从洛阳传到成都,早都不知道变了几个版本了,因此刘备也无从分辨真假,只能当刘协已经死了。】

【况且,刘协在完成禅让这项工作后,他的政治生命已经完结了,他作为个人或者肉体还活着,但是他身为汉朝正统皇帝的身份已经死了。刘备的称帝就是不承认曹家代替刘家执掌天下的正统性,向天下宣布老刘家还有一个带头的呢,你们想想王莽时期的刘秀,指不定我就能翻盘呢?这个行为具有极高的统战价值。】

【不过刘备能否代表大汉的延续在历史上还是有争议的,正史的朝代更替一直是以魏晋为正朔,蜀汉只是偏安一隅的地方割据政权。《三国志》中对刘备的曹操的称呼的不同就可见一二,陈寿称曹操为太祖,刘备只是先主,太祖就是对曹操政治地位的肯定,而刘备的先主只是属于尊敬刘备本人。】

【毕竟蜀汉最终是失败了,自古都是以成败论英雄,胜者为王败者寇嘛。至于之后的尊刘贬曹,那是因为魏晋之后,五胡乱华给中原大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将近三百年的大分裂。人们开始反思两晋政治上的缺陷,进而否定作为开端的魏晋两朝,而尊崇刘备。】

【中国人一直以来就有追究历史问题的习惯。干了坏事,追溯源头,进行批判和否定,这就是中国人的历史观。所以上史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以当下为利,就不顾身后青史昭昭。唐太宗也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中国人一直都有分析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的做法。】

【从历史的政治延续上来说,由汉到魏晋,再到南北朝这个正统交替的顺序是没问题的,这是历史事实。但是从历史功过,和人心向背来看,大家还是更愿意认可刘备所建立的蜀汉,其政治风范非常符合中国人一直推崇的人文标准,更值得肯定。至于孙权所建立的吴国,找个凉快的地方待着吧,蜀汉有大义,魏国有实力,还有正统名分,吴国夹在中间,大义没有,名分也没有大魏吴王的名号还在他头上戴着呢。】

【从陈寿的《三国志》就可见当世对于孙吴的态度。曹操在《魏书》中被称为“太祖”,《蜀书》《吴书》中被称为“曹公”;刘备在《蜀书》中被称为“先主”,在《魏书》《吴书》中被直呼其名;孙权则在三书中都被直呼其名。而且刘备和孙权的事迹在三国志中虽然都是被归入列传中,但是,《先主刘备传》的格式都是按照帝纪的格式来写的。从这也能看出陈寿的小心思。】

东汉末年。

诸葛亮抚掌大笑:“此天助主公也!今已明言曹贼之死期,且神迹对主公又多有赞扬之意,若曹贼猝亡,则天下人心皆心向主公,孙权名位不正,谋划已被说破,料也不敢轻动。待曹贼死后,其必同我之请,共取曹贼。则定鼎天下,主公亦不失光武之分!”

刘备只是岿然叹息:“备初起兵,只为抗击黄巾报效朝廷。后天下分崩,诸侯并起,观天子困顿百姓离乱,意图匡扶汉室拯救天下,今先取同宗基业,后又僭越为帝,备实不敢有此心。”

“自桓灵以来,天下丧乱群雄逐鹿,如今天下可扶汉室者,舍主公其谁?昔日光武为帝之时,亦有更始在位,更始无道遂有光武奋起,方为大汉再续二百年天下,主公岂可因私心,而废国家之事?”诸葛劝解刘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从嬴政开始盘点》,方便以后阅读从嬴政开始盘点第41章 刘备称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嬴政开始盘点第41章 刘备称帝并对从嬴政开始盘点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