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李隆基的提问

作品:从嬴政开始盘点|作者:公之安处|分类:历史|更新:2023-12-07 16:57:51|字数:4838字

时间往前稍微推移一下。

就在直播刚刚结束的时候,所有人都意外的发现,光幕竟然没有消失。

天上的光幕显示一行大字:开始抽取本次可以提问的朝代范围。

然后就是秦、汉、魏、晋等字不断变幻。

片刻之后,光幕上的字定格在了“唐”。

“准备在唐朝范围内抽取本次直播相关人员提问。”

然后又是一堆人名划过,不多时,就定格在了李隆基这个名字上。

抽取完毕后,光幕立刻消失不见了。

武周时期。

“婉儿,摆驾临淄王府!快点!”武则天马上说道。

上官婉儿迅速下去安排皇帝出行的事。

武则天看着天上的李隆基的名字,若有所思:“难道真的是他获得了提问的机会?”

大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余怒未消:“如此昏君,也能得天庇佑,但愿后人不再妄为,葬送我大唐江山。”

长孙皇后在一旁说道:“陛下还要稳定心神,需知气大伤身。”

“朕一想到,大好河山竟被不肖子孙所覆,朕实在是心中烦闷啊!”李世民叹了口气。

大唐天宝年间。

李隆基之前没有留意,如今也不知这光幕有何作用。

“来人!”李隆基对着殿外喊道。

进来了一位内侍:“陛下。”

李隆基询问道:“刚刚神迹有何异动啊?朕面前之物神迹可有启示?”

内侍满脸惊奇的看着李隆基身前的光幕,将刚刚抽取人提问的事情说了一遍。

“出去吧,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殿,知道吗?”李隆基得知后大喜过望,然后马上打发走了内侍。

“太真,快来看,朕有天助,区区叛贼又能奈何得了朕!”李隆基得意的对杨玉环说道。

杨玉环惊奇的看着面前的小型光幕,用手指点了几下,发现还能往上翻,于是就发现了之前几位的留言。

“陛下,你看,这前面还有始皇帝、则天皇后、昭烈帝的提问呢。”

李隆基仔细一看,还真有他奶奶的提问。

“朕要询问什么呢?太真你有何建议?”李隆基陷入了选择困难症,想问的太多了,一时间都不知道该问什么。

杨玉环则回复道:“此乃国家大事,妾一妇人,如何能知?陛下御极多年,应当有所决断了才是。”

李隆基想了又想,想起之前神迹中所言,安禄山叛军都已经攻陷了长安,决定还是要先解决眼前的麻烦。

他沉吟片刻,写道:“敢问先生,不知安史之乱因何而起?又如何能攻入长安呢?”

现实世界。

李炎又一次看到了李隆基的发言,暗地里寻思:“这是黑子吗?这回视频可没主角啊,这都能扯上最后上场的李隆基。可前面也没人黑啊,下面连个评论都没有。”

想了半天,暂时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的李炎,还是决定继续回复这个cosplay爱好者“李隆基”。

【提到安史之乱,一般人估计会觉得,安禄山是个胡人,那他造反的队伍里应该也都是胡人吧。这场叛乱也就是如同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都是外族入侵。】

【实则不然,虽然安禄山的叛军集团中确实有数十个民族的武装势力,但汉族士兵也是不少的,甚至可以算是造反的主力。】

【其中甚至还有个现在我们很熟悉的名将的后代,那就是三箭定天山的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之孙——薛嵩。这个算是李唐根正苗红的功勋之后了吧,居然也参与了叛乱。还好他后面找机会又反正了,回归了李唐。】

【安史乱军的士兵构成非常复杂,既有少数民族人, 也有汉族人。张献诚所率的万余人多数是由汉族人组成的团练兵。李庭望在东袭宁陵、襄邑时, 率领“蕃、汉二万余人”。这些都能佐证,安禄山的叛军中,汉兵恐怕不在少数。】

【那为什么这些汉人士卒,会不顾民族之分,向大唐朝廷反戈一击呢?这就不得不提唐朝府兵制的崩坏了。】

【在从北周到隋唐的这段时间里,整个关陇集团得以争霸天下的核心力量,便是自宇文泰时期,不断完善的府兵制。这种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发给士兵土地,并给予有土地的士兵一定的优待,且免除赋税。作为回报,士兵需要自备军械,给朝廷服兵役,帮助朝廷打仗。如果士兵在战争中立功,则根据功劳可以换取更多的田地。】

【府兵制要细说,那就太长了,反正这个制度大致便是如此。依靠府兵制的优越,关陇集团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孕育出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

【在唐初,李世民在四方征讨,打的周边四夷臣服,就是因为府兵制提供了优秀的兵源,同时对朝廷财政的低负担。在唐朝初期政治清明,治安良好,士兵尚且可以获得田地,生活还过得去。】

【可随着时间的发展,官僚集团日益腐化,民间世家大族土地兼并无法抑制,渐渐的府兵制开始崩坏。这个过程,唐高宗、武则天都无法阻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从嬴政开始盘点》,方便以后阅读从嬴政开始盘点第73章 李隆基的提问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嬴政开始盘点第73章 李隆基的提问并对从嬴政开始盘点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