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唐宋应对

作品:从嬴政开始盘点|作者:公之安处|分类:历史|更新:2024-02-24 15:20:08|字数:4908字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刚刚有所平复的心情,一下子又不好了。这太子的事情还没处理完善,神迹这里又开始讲他唐朝末年的种种。

虽然知道每一个王朝最终都会走向衰亡,可刚刚建国没多少年的大唐君臣是真的还没做好准备。

“近200多年啊!”李世民痛心的说道,“200年间天下竟无一可继位之太子,我大唐竟然沦落到这等境地了吗?诸位可知敬宗之意,是为何意?此庙号是赞还是贬?”

房玄龄解释道:“敬宗之号乃汉时首创,其意为:临之以庄则敬,庄敬则严威。表示帝王权势威仪令臣子穆恭敬威,当是好意,陛下这位后世之君并非是一位昏聩之主。”

“我大唐如此衰落,皆因稚奴之过,太子之位朕定不再更换了!”

李世民当然知道一切不能都归咎于李治,但确实是因为李治继位,后来才有的武则天、李隆基这档子破事。这些事不仅李世民知道,全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了,李世民正好借此表达对李承乾的支持,进一步稳固太子已经动摇的地位。

“对了,武士彠一家已经到长安了吧?”提到了李治,李世民又想起了武则天一家。

武士彠在李世民继位后就被外任利州都督,因此一家人向京城赶来行动缓慢,前几日才到长安,李世民因为李承乾的事,心绪不定,因此也没有着急处理他们。

毕竟,武则天终究还是依靠李家皇帝,才有日后的权势,眼下武家是没有任何威胁的。

“是,前日里武士彠一家就已进京,严加看管,正待陛下处置。”长孙无忌回答道。

抓了是抓了,李世民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他们一家,武士彠毕竟也算是开国功臣,李渊起兵之初就大力支持,确实不好施以酷刑,可史书上也没写要怎么处理未来会当皇帝的罪犯啊。

这毕竟是李世民,要换成杨广,管你有没有功劳,九族估计都不能保全。

再三思量之下,考虑到李渊还活着呢,李世民做出了决定。

“将武士彠褫夺一切官职爵位,留在京城,严加看管,那个武则天就令她出家为尼吧。”

长孙无忌小声提醒到:“陛下,武则天此时尚且不满六岁。”

李世民有些惊讶又有些尴尬,毕竟是未来能当皇帝的女人,李世民自然而然的忽略了她的年龄。

李世民调整了一下心情,又安排道:“那就等几年大了再说,无忌此事你着手去办。”

这些大唐的开国功臣毕竟大都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一个只擅长弄权的女子还不放在心上,因此也没人反对李世民的处理办法。

宋朝开宝年间。

身材雄壮的赵匡胤面无表情,出身行伍的他一度觉得没什么能动摇自己的内心,可自从这神迹出现之后,令他吃惊甚至愤怒的事情可谓是不少。

此时的赵匡胤正雄心勃勃,准备出兵讨伐北汉刘继元,然后携大胜之威势南下,一举灭掉南唐李煜,彻底统一天下终结乱世。

可是由于契丹辽国的帮助,两次出征北汉都徒劳无功,失利的赵匡胤本就烦闷。自从神迹出现后,虽然得知自己建立的大宋是自唐朝后的又一个王朝,可其余有关他宋朝的消息可就都不是什么好话了。

什么宋真宗封禅,然后导致后世皇帝都不屑于封禅,又有什么靖康之耻,令赵匡胤更是难看。

如今,好不容易真的讲到了他的大宋,却又是这般,赵匡胤不禁向赵普问道:“先生,难道朕准备传位于晋王,真的错了吗?”

“官家大谬矣!”赵普一看赵匡胤动摇了,马上激动的说,“自古以来帝位传承不善,定然生乱,前隋前唐莫不如此,传位子嗣尚且如此,何况是兄弟呢?依神迹所言,若晋王继位,臣恐官家诸子皆不能保全了。”

赵匡胤沉默了,他很清楚赵普说的是对的,可五代的纷乱让他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能够堪定乱世,治国理政。

老二赵光义虽说兵事差点,但保境安国还算是绰绰有余,在这乱世,存国之重还是要超过父子传承的。

“官家切勿犹豫,神迹所言陛下之死或有蹊跷。试问,官家素来神勇,上阵尚且能行,缘何突然爆亡?若再迁延日久,臣恐玄武门之事再演。”赵普催促道。

赵匡胤差点失笑,人家李世民那是能亲自冲阵的狠人,就老二赵光义怎么和李世民比,他敢对赵匡胤搞政变,那是绝对没戏。

可赵匡胤转念一想,赵普说的也有道理,自己弟弟阴狠的性格他也了解,万一呢?再说神迹也说,大宋能够传承几百年呢,何苦将这份基业便宜了弟弟一脉。

“再看看,晋王无罪,朕也不好处置,再看看神迹中还会有何事。”赵匡胤安抚赵普道。

赵普一看,心下大定,赵匡胤绝对动心了,否则早就斥责自己了。依神迹所言,要是这位官家打定了主意,宁愿罢了自己也要给晋王铺路的,如今没有反驳,就代表自己的劝说起效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从嬴政开始盘点》,方便以后阅读从嬴政开始盘点第181章 唐宋应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嬴政开始盘点第181章 唐宋应对并对从嬴政开始盘点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