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赵恒其人

作品:从嬴政开始盘点|作者:公之安处|分类:历史|更新:2024-02-25 17:20:38|字数:4456字

东汉末年。

刘备看着北宋的故事,自身却有些感同身受。北宋两代帝王北伐都没能解决外患,结果到了接班的第三代,懦弱无能直接葬送了大好局面。

刘备也不由的想起自己那个儿子,在史书上留下了“乐不思蜀”之言的刘禅,真的能够重建汉室天下吗?刘备一想到这里,心中便更加急迫。

刘备招手叫过诸葛亮问道:“如今孙夫人已经入蜀,和孙权也已经重申盟约,军师以为该何时讨灭曹贼,迎回天子?”

诸葛亮自然也明白刘备的顾虑,刘禅暗弱非是平定天下之主,刘备也是着急在生前便奠定大汉兴复之基,可还是太着急了。

诸葛亮耐心的解释道:“主公莫急,孙权之盟不可轻信,神迹之中虽多有贬斥之意,但能坐稳江东,其也算一方雄主。我军若要讨伐曹贼,还需提防江东。”

“唉!”刘备长叹一声,“孤又何尝不知?可固然曹贼寿命将终,孤也年事已高,一旦不测,这阿斗如何能承担起天下之责?”

“世子年幼,未知其才,主公何必忧虑?且神迹所言主公因兵败方才托孤,如今无有大事,定能亲自兴复汉室!”

稍微安心之后,刘备又问道:“孔明以为,待曹操死后,我们该如何进军?如隆中对所言,应两路并举,可云长身后有孙权小儿虎视眈眈,如今张文远尚在合肥,恐其不会轻易于我等一同出兵。”

“今时不同往日。”诸葛亮摇了摇头解释道:“云长只能在荆州以偏师响应,无力出兵宛、洛,否则孙权必然背盟。我军当出秦川,走汉中,进逼陇右,若能取长安则取,不然便固守陇右。待休整几年,我军便可自上而下席卷关中之地,到那时主公奉汉室之名,以顺讨逆,何者可挡?”

听着诸葛亮这一番话,刘备也是雄心万丈:“孔明之才,不只管乐,便是姜尚、张良复生也不过如此了!”

“主公过誉了。”诸葛亮连连摆手。

刘备却又变得神色哀伤:“就是不知孤还能不能重见我大汉国都长安了。”

“主公勿忧,亮已吩咐下去,遍寻天下名医,主公定能亲自乘车入长安。”

刘备这才稍稍安心,看着天上的光幕感慨道:“幸有神迹降世,方才有我大汉兴复之机,孤定要三兴大汉,延我汉祚!”

【一般来说,像赵恒这样的皇帝,有如此污点,且得到后世如此的评价,那么他通常都不会是一个好皇帝,是我们普通人眼中的常规意义上的昏君。】

【然而宋真宗赵恒这人非常复杂,并不能直接的简单用昏君和明君来评价他。】

【首先,赵恒的个人才能确实可以,赵恒本人酷爱文学,是个货真价实的诗人,他在《全宋诗》中留存有二十二首诗。】

【最着名的就是那首《劝学篇》,其中名句便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

【当然作为一个皇帝,会写诗作词,只能证明他有一定的才华,除此之外,别无他用。真正评价一个皇帝,主要看的还是政治军事水平和治国理政的表现。】

【军事上,赵恒的军事水平就不多说了,那就不能简单的用不合格来形容。】

【赵恒在位期间放任西夏李继迁、李徳明父子做大,并由此奠定了西夏的开国之基,堪称是西夏开国功勋。】

【对北方强敌辽国就更不用说了,澶渊之盟前后的种种拙劣的表现,不是他大搞封禅、天书运动迷惑世人就能遮掩过去的。他活着的时候,因为皇帝的权势无人敢言,可等他死后,昭昭青史自会给他公正的评判。】

【纵观赵恒执政的全部时期,他对军事的表现,在《宋史》有句话形容得非常贴切:“真宗慎边事,凡边事,必手诏诘难至十数反。”】

【说好听点,就是赵恒是和平主义者,不知兵事,因此对打仗十分谨慎。】

【可说难听了,这不就是在说赵恒就是个怂货,畏敌如虎,避战心切。】

【政治上,赵恒倒是值得说道说道。有一说一赵恒本人权谋水平很高,颇懂得用人之道在于制衡。】

【赵恒继位之初,任用李沆、吕蒙正为宰相,在他们的辅佐下由此开创了“咸平之治”。】

【之后他又任用秉性刚直的寇准为相,却始终没有让寇准权力做大,将寇准玩弄于股掌之间,既信他用他,又贬他批他,起起落落间,将寇准玩得团团转。】

【而后在王旦执政期间,赵恒又在给予王旦十足的信任和支持的同时,又时常敲打王旦,任用王钦若、丁谓等人制衡王旦,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再后来等到王钦若上位成为宰相后,他又召回寇准制衡王钦若,一句“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将帝王心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赵恒心里很清楚王钦若是什么人,可王钦若是他一手提拔的心腹,有很多事情是他当皇帝的不能直说的,因此借助王钦若之口说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从嬴政开始盘点》,方便以后阅读从嬴政开始盘点第191章 赵恒其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嬴政开始盘点第191章 赵恒其人并对从嬴政开始盘点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