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女神早餐

作品:逼良为婿|作者:今宵酒醒何处|分类:都市|更新:2023-11-06 01:25:49|字数:8080字

“杨同学说的没错,寿司确实是出现于我华夏汉代,后来由倭国遣唐使带回去的。如果韩同学还不相信,我还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今年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华夏饮食对东亚各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在这篇论文里就有关于寿司的专门论述。”

“怎么样,韩同学,服了吧?”杨晓风不屑地冲着韩云裳说道。

“服什么服?我为什么要服?”韩云裳反驳道:“就算寿司是柘蟠从华夏学去的,但是能把它传承下来的却是柘蟠。而反观华夏,现在却根本没有寿司这种食物了。从这点看,柘蟠就比华夏强!”

“对呀,杨同学,为什么寿司没有在华夏传承下来呢?”苹果脸女生也附和道:“我的论文也正为这个问题发愁呢。”

“唉!”杨晓风叹了口气。

“韩同学,你也是华夏人,可是让我怎么说你呢?正所谓‘少所见而多所怪,二目之中阅之不广矣’。”杨晓风还“跩”上了。

“谁说寿司在华夏没有传承下来?只不过是两国传承的方向不同罢了。”说着,杨晓风把一只手背在了背后,另一只手边说边比划,脚底下还来回踱着四方步。竟然摆出了一副教授讲课的派头儿。

“想那‘小日子’国,因物产匮乏,所以偷学了寿司以后,即视为珍宝。把我华夏百姓出门商旅的干粮竟然当成赖以果腹的正餐。加之其国人身材矮小,所以食量也小。因此他们就基本保持了寿司的本来面貌,并且越做越小。历经千年,寿司在“小日子”国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那华夏的寿司又是如何传承的呢?”苹果脸女生追问道。

“反观我华夏,寿司的传承与‘小日子’国恰恰相反。由于我华夏物产丰富,所以我们对寿司的传承是朝着‘大’的方向去发展的。而且走的还是亲民路线,传承至今依旧深受普通百姓欢迎。”

“你又胡说!”韩云裳气得就差跳脚儿了。“我长这么大,别说吃了,连见都没见过你所说的华夏寿司。还深受普通百姓欢迎?你糊弄鬼呢?”

“唉。”杨晓风又叹了口气说道:“要是如你所说,韩同学,那你长这么大可真是白长了!我可没糊弄你。”

“我刚才说了,我华夏对寿司的传承是朝着‘大’的方向发展的,难道你没听懂吗?既然你没听懂,那好吧,我就直接告诉你吧。”杨晓风转而面向围观众人。

“记住了,寿司在我华夏的传承中是越做越大的,而且也早就不叫寿司这个名字。我华夏现在的寿司其实就是连我们学校食堂都有卖的,且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物美价廉的,用韩同学的话来说就是‘烂大街的粗鄙之物’——盖浇饭!”

杨晓风话音一落,全场众人均先是一愣,但随即又哄堂大笑起来。

可不嘛,盖浇饭和寿司在外观上看起来虽然是天差地别,但本质上不都是米饭上面加配菜吗?在这一点上,盖浇饭和寿司是没有区别的。

这时,一个男生竟然鼓起掌来,并且扯着脖子喊道:“没错,说得好!一会儿我中午再打饭的时候,让盛饭的阿姨把米饭先弄成个低矮的圆柱体,然后再把菜盛在上面。这不就是个大号的寿司吗?”

“哈哈哈……”现场的笑声又掀起了一个高潮。

“怎么样?韩同学,这回服了吧。没想到吧,你那个什么高薪聘请的倭国大厨费劲巴拉弄出来的东西,就连我华夏的食堂阿姨都会做。”

“还什么‘井村桂子’女士,我看是‘鬼子进村’还差不多。”杨晓风嘲讽道。

“我服你个鬼!”韩云裳已经气急败坏了。

“还不服?那好,你接着往下听。”杨晓风又继续拿出了教授讲课的派头儿。

“寿司说完了,我再说说您这价值百万的碟子。好的瓷器讲究十二个字,那就是‘薄如纸、明如镜、色如玉、声如磬’。”

“先说这‘薄如纸’。您这碟子奇形怪状的,这薄厚还真不好说。不过你可以拿着碟子对着太阳照一下,看看能不能透光。如果能透光,那就证明它很薄。”

韩云裳也是给气糊涂了,闻听此言,立马朝着身边空手的青年使了个眼色。而那名青年居然真的举起碟子对着太阳照了起来。

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冒出一句:“诶,顺便看看‘落款儿’,是不是微波炉专用啊?”

此话一出,立即又引起场中一阵的哄笑和掌声。

而那名青年端详了半天,最后还是无奈地冲着韩云裳摇了摇头。

杨晓风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但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地说道:“再说说这‘明如镜’。一件好的瓷器,表面光洁度必须要高,得如同镜子一般,能照出人影来,才能担得起‘明如镜’这三个字。”

不等韩云裳发话,那名青年马上又低下头对着碟子照了起来。可照了半天,别说人影,连鬼影也没照出半个,只得又冲韩云裳摇了摇头。

“然后是‘色如玉’。”杨晓风有点儿快绷不住要笑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逼良为婿》,方便以后阅读逼良为婿第10章 女神早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逼良为婿第10章 女神早餐并对逼良为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