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梭子蟹号?

作品:大唐直播间|作者:沅子宝贝|分类:历史|更新:2024-02-07 15:44:03|字数:4332字

至于说焊接工艺,其实不仅仅是现代才有的,古代一样有焊接工艺。

甚至在古代,是有电焊的,你能信?

古代人们并不了解电流和电磁现象,但他们发现了一些可以导电的金属合金,如黄铜。

通过将这些金属加热到灼热的温度,人们可以使用这些金属作为电极将其他金属连接在一起。

这种电焊接技术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时期就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过这次颜开他们使用的是铆接和冷焊接相结合的办法。

所有外壳钢板的边缘,在拿回廓定县进行热处理的时候,已经锻打成大概4毫米的薄片。

上面还开了不少的小孔。

把另外一块钢板拿来,两块的边缘上下合在一起,就又是8毫米厚度的钢板了。

而那些小孔对齐,把铆钉穿过小孔用锚头固定。

再高温灼烧锻打,让铆钉两头都封死小孔紧紧的贴合钢板。

为此在造船旁边,廓定县的工匠还弄了两个沼气池。

把沼气引出来以后,由羊肠做的小管接上铜嘴,就形成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喷火装置。

沼气燃烧温度能达到1800度以上,用来灼烧这些铆钉再是方便不过。

同时在相拼合的两块钢板里面使用冷焊接技术。

就是在两块钢板上涂抹了酒石酸石膏的膏剂。

酒石酸是一种有机酸,主要通过罗望籽和桑果还有一些水果发酵得来的。

其他东西都好找,就罗望籽是颜开好容易请人从云南那边才买到。

这东西还有一个名字叫酸角,现在云南有一棵猫哆哩酸角王的树,树龄已经超过了1600年。

颜开觉得自己这次买的酸角说不定就是猫哆哩的老祖先。

这种膏剂会在两块钢板之中形成极为坚固的连接。

然后两块钢板就会牢牢的集合在一起。

“靠北啊!咱们老祖宗也太强了吧!”

“现在我听见啪啪的打脸声啊,不知道现在东北亚那些人的脸痛不痛啊!”

“老祖宗算是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方法只比困难多,居然真的可以通过当时的技术焊接钢板!”

“其实古代焊接技术还真不少,不过能焊接这样大块的钢板,应该是这个时代的技术巅峰了。”

对于华国网友的嘲讽,棒子和日子虽然觉得脸痛,但是还是不肯认输。

“焊起来有啥用?不知道海水的腐蚀性吗?这样下海怕是两三个月就要被锈穿了吧?”

“有本事就不要买现代的防锈涂料。”

对此都不用颜开说话,华国网友直接就给他们怼了回去。

然后双方直接就在直播间里面吵了起来。

“没见识不要紧,但是没见识到处嚷嚷就是你们的不对了!”

“咱们古代海船要没有防腐技术,你猜郑和是怎么下西洋的?”

“那是木船,和金属船能一样吗?”

“金属又怎么了?你们不知道咱们从汉代开始就有烤蓝技术了吗?”

双方网友吵的是沸沸扬扬,而颜开只会用事实打脸。

首先这一批钢铁在炼铁的时候就加入了3%左右的铜。

这技术不是颜开教的,是大唐时候的工匠本来就会的。

宋朝的《岭外代答》里就有记载这种工艺:“都郡铁工锻铜,得梧铁杂淋之,则为至刚,信天才之美材也。”

然后就是网友说的烤蓝技术了。

在古文中“铁色青激”、“似霜”、“清刚”、“湛湛然黑色也” 都是形容钢铁锻造后的烤蓝表面。

对此大唐的工匠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做“喜鹊青”。

就是对钢材进行表面烘烤,形成一层氧化层,所以烤蓝技术又被现代称为干式氧化法。

按照现代条件测试,烤蓝氧化膜的防锈性能并不次于碱液氧化的膜层。

山东莱西县岱墅西汉墓出土的一柄钢剑,长108.5厘米,通体烤蓝。

历经2000年依然锈迹很少,剑刃非常锋利。

最后就是防锈漆了。

先把桐油和海蛎子灰混合在一起的油灰,用水力舂打机反复的舂打以后具有很强的粘结效果。

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俗称叫做腻子。

给钢板先刮上一层,再涂抹熬制的秀油就算是完成了。

“哈哈哈,主播终于用了我提供的秀油配方!”

“可恶啊,我也是渝州秀山县的,我也有秀油配方啊,错过主播的三万块大红包了。”

“这件事情就是告诉大家随时关注主播直播间,随时可能出现让你赚钱的机会!”

这秀油颜开就是和直播间网友学来的,主要原料就是油桐熬制成的一种防腐涂料。

防腐防锈还耐酸碱的同时,因为秀油有轻微毒性。

涂在船底还能防止海藻、蚌螺的寄生。

几个月时间,颜开他们就闷着头造船。

新罗那边送来了不少的矿石,大部分都投到这艘飞剪船上了。

还有一部分则是给登州军打造武器了。

毕竟旧的武器都拿去忽悠新罗人了,总不能不给人家补上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直播间》,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直播间第288章 梭子蟹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直播间第288章 梭子蟹号?并对大唐直播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