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曾立昌的救援军命丧黄河

作品:太平天国的末路|作者:赵南风|分类:历史|更新:2024-01-06 07:31:48|字数:5534字

林凤祥被凌迟处死之后,北伐军在偌大的北方,其实还有最后一支几百人并且作战强悍的骑兵的部队。

李开芳率领的最后骑兵!

李开芳当时驻扎在官屯,是一个小山村,他们已经是北伐军最后一支部队了。

我们前面说到李开芳本来是接应从天京派过来援军的。

这支援军接到北伐军求援之后,太平天国立马派出曾立昌,陈世宝,统帅的8000人,从江西九江出发。

本来这8000人是属于西征军石达开的手下,当时正在攻打九江城?

后因洪秀全接到北伐军林凤祥连日求救,求救信一封接一封的传到天京。

天京城里洪秀全没有办法,是他最支持北伐的,他不管可不行!

专门就从西征军那里抽掉了8000人,前去北方支援!

可太平军只有8000人,并不是广西精锐的老兵,而是由江西,湖南后来加入组成的太平军。

所以战斗力不怎么强悍,没打过多少仗!

太平军将领曾立昌率着这8000人,一路向北,连续攻下几个城池,直取北方!

他们的目的就是救援林凤祥的北伐军,所以一路不敢多做停留,一直往前推!

而清军胜保一直率着1万多人尾随着,与曾立昌的太平军双方一直保持将近三四十里的路程!

太平军一路猛攻,到达黄河附近之后,抢了一些船,开始渡黄河。

胜保有机会来了率军攻击,于是命令部队全军出击,企图将太平军消灭在河中央!

曾立昌这个人其实只能说能力一般!

这是他第一次指挥这么大的军队,所以说在指挥方面稍有欠缺,就是因为这些实战经验的欠缺,让他为太平军资源军埋下了被歼灭的伏笔!

再加上他从江西出发,一路攻下几个城市,让他自信乐观的以为,自己手下军队,战无不胜,对自己的才能看着挺高。

心态有点飘飘然然了。

所以在渡黄河的时候,他只安排了1000多人进行防守,防守在离黄河5公里远,一个山丘之处!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曾立场犯了三个错误,其中一个错误是环境所致,没有办法

另外两个错误就是因为自己经验不足所犯下来的,是致命的!不可原谅的!

第1个错误 曾立昌在没有足够船只的情况下,仅仅派1000人进行防守,来掩护大部队渡黄河!

第2个错误 就是曾立昌竟然只在离黄河渡河点5公里处设置防线,距离离渡河点太近,没有任何缓冲空间!

第3个错误,那是他不可控制的,附近实在没有可以用于防守的险要之地!

1000多人前去小山丘防守之后,挖战壕,剩下的几千人开始渡河。

人多船少,一只小船只能坐20多个人,总共才30多只船,需要来回倒腾好多遍!

太平军士兵们拥挤在黄河南岸,等待船只。

可因曾立昌又没有规划组织好队伍,黄河南岸的太平军士兵,有的坐着有的躺着,三五成群,一两百成堆,毫无秩序,一片混乱!

而胜保通过手下的探子,发现的机会

于是下令总攻!

手下将近2万多人同时进攻,先攻击太平军那1000人防守的阵地,在攻击渡黄河的太平军。

这区区的一千人,就算再怎么能打,也不是清军2万人的对手吧!

就算你太平军士兵再能打,也不可能一个太平军战士能够阻挡20个清军士兵吧?

这1000人太平军防守在这么一个山丘之处,地形不算险要,难守易攻。

其实,并不是太平军不知道找个好位置进行防守,而是这个地方方圆100多里内几乎都是平原,实在没有好地方可以防守!

清军2万多人,先用炮火猛攻太平军的阵地。

当时这1000多人的防守阵地,连壕沟都没有挖好,清军炮火就打过来了。

紧接着清军的骑兵冲了过来,三五下将这1000多人打溃散了,

太平军战士没抵抗一会儿,纷纷举手投降。

用了一个小时就把这1000多人全部给灭了,清军的骑兵,又迅速的向黄河太平军渡口冲过去。

当曾立昌得到消息,1000多人没有守住清军的进攻?

他大吃一惊!

没想到这么快?

可他得到这个消息,清军骑兵已经攻到了他的眼前!

几千名清军骑兵,挥着战刀,冲向太平洋散乱的人群,横冲直撞,战刀乱挥,见到太平军就砍。

正在等待过河的太平军战士们,一下子没准备不过来,慌了!

纷纷起来,准备抄家伙,准备抵抗!

可清军不等他们抄家伙,一刀就将他们的脑袋可以砍下来。

有的清军作战比较勇猛,一刀一个,一刀一个,杀得极其兴奋与痛快!

太平军乱作一团,有的往水里跑,有的往岸上跑,可诺大个平原,清军又是骑兵,怎么跑得赢人家?

还有的船只刚刚启程,船只上坐满了太平军战士,岸上的太平军战士就纷纷的往船上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太平天国的末路》,方便以后阅读太平天国的末路第65章 曾立昌的救援军命丧黄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太平天国的末路第65章 曾立昌的救援军命丧黄河并对太平天国的末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