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特务小组

作品:烽火太行|作者:雾里的烟|分类:穿越|更新:2024-02-20 15:00:35|字数:5186字

这样忙忙碌碌的,39年又快到年底了。

这段时间,129师的部队都在不时地尝试一下大炮打碉堡的战术。

别说,大部分都满载而归了。

鬼子突然发现自己的战术有了一个大BUG。

忙着修修补补的同时,整个华北方面军都在反思“囚笼政策”到底要怎样改进。

八路军的动作是不大,但是经不起四处漏风啊。

两个月,被干了70多个碉堡,日军损失了500多人,伪军损失了1000多人。

甚至有两次增援行动,也被八路军以围点打援的方式,全歼了两个小队。

枪械损失更加多,包括100多挺重机枪和200多挺歪把子。

最关键的是,保守估计有近百万发子弹落入了八路军的口袋里。

失败,大大滴失败!

这封锁,封锁了个寂寞。

所以,在鬼子没有找到办法之前,战场又相对平静了起来。

趁着这难得的休战时间,方振华带着参谋科的年轻人走遍了129师东西南北所有的地方。

整整2个月,他就干了一件事情。

奇怪到极点的事情。

他就是这样信马由缰地四处看看,然后就突然指着一块空地,让杨小弟召集附近的游击队。

挖地道!

听到这话的游击队员都懵了。

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破地方,挖什么地道啊?

关键要求还很高,地道要挖的又高又宽又远,出口必须留几个,还要用最坚固的材料做洞口的伪装。

该开始的几个地道,方振华甚至亲自验收,直接要求不能被自己发现。

几个被召来的游击队完全无法理解这样的布置。

好在根据地的百姓足够多,即便385旅的驻地很多人不认识,但是看到八路军的大官交代,都干的保质保量的。

更加让参谋们不可思议的是,方振华一本正经地要求每个人负责一个地方,不但要完工验收,还要把地道用图纸详细记录下来。

最关键的,方振华把这个列为最高机密,除了在场的人,不允许透露给任何一个人。

包括上级领导。

由于方振华只是调用了当地游击队,还真让他做到了绝对保密。

师部和旅部的领导只知道他乱晃悠了2个月,以为他是去看地形琢磨战术去了,他跟没有往别处想。

等到一圈走完,回到纵队,方振华把厚厚的一摞图纸全部锁到了自己的宿舍里。

有时候参谋送来刚完成的几张图纸,他还仔细和人核实,边看边傻乐。

“你们说司令员是咋了?这都乐好几天了。”一个参谋实在忍不住了,问同伴。

“不知道”稻盛和夫—刘洪南摇摇头,“但一定是给鬼子挖了坑,而且我感觉这一次是个大坑。前面就没有见司令员这么乐过。”

“应该是”一帮参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天,方振华正在纵队指挥部和几个参谋讲解情报分析的几个重要依据。

刘峰从门外急冲冲地进来,兴奋地喊:“司令员,有情况。”

“嗯?”方振华有些疑惑,瞧着样子像是大事情,但是又不像是什么坏事。

这就很奇怪。

看刘峰进来发现一屋子人以后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他知道,应该是涉密了。

把参谋们全部打发出去,方振华问:“什么情况?”

“在镇上发现了一个国党特务小组,而且其中一个联络点的特务是日本人。”刘峰一边坐下一边说。

方振华一下子有些好奇了。

发现国党特务不奇怪,还能在中间发现日本特务就奇怪了。

早在方振华从延州回来路上,被国军第47师的军统特务差点囚禁这件事以后,当时的独立团就布置了一系列特务甄别的工作。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谁也看不懂。

这样的反特方式真是离谱妈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因为方振华拿出来的,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大数据筛选。

他从教导队里专门抽出了一个班的人员组成了反特小组,每天干的事就是和原来就住镇上的老乡统计根据地里的特定人群的行踪。

这个特定人群就是近期进入根据地的非常驻人口。

说起来很简单,无非是这个人看到张三去过那里,那个人看到张三去过这里,再来一个人又说经常看到张三在那里转悠。

换一天,这个人又看到李四去过这里,那个人又看到李四去过那里。

刚开始,赵刚、刘峰他们想了半天,也没有明白干这件事有什么用。

但是随着几个月的数据一累计,问题就出来了。

重复最多的地点首先被确定为重点监控地点,重复行为最多的人被确定为重点监控的人。

看到结果的赵刚和刘峰惊得眼珠子都差点掉地上。

反特工作这么容易的吗?

和老乡聊着聊着就把特务聊出来了?

关键这一套操作别说红党,就是国党、日军的特工人员也没有见过,做梦也没有梦见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烽火太行》,方便以后阅读烽火太行第147章 特务小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烽火太行第147章 特务小组并对烽火太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