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向前进

作品:仲尼弟子列传|作者:邘十七|分类:历史|更新:2020-01-11 13:20:28|字数:8380字

周书灿斜他一眼,冷冷的说:“现在人手这么缺,都回邑了,新村的活谁干?眼看就要准备盖房子了,你想捣乱吗?是不是又私下接了谁的好处?”

槐被戳中心思,无言的笑起来,尴尬的抬手挠挠头,又想到小公最讨厌人挠头,那是有虱子的表现,赶紧放下手。一时间两只手不知道该放何处,别扭的扭捏起来。

二人正说话间,邱带着些疲惫进入大棚。猛然见棚里没有族里人在,三步并两步跨到周书灿身边,询问:“小公,这次去徐国,您还有其他的要交代吗?”

周书灿凝神思考下,感觉没有什么遗漏的,摇摇头说:“能说的都说了,也没有什么特别要交代的,凡事路上你多用心就是了。还是那些话,如果能,多买一些奴隶回来。吴国和楚国在打仗,肯定有俘虏卖,那些人会种稻,让他们来教我们种稻米。

大概就是七百多里地的路程,来回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算是遇到事情耽误,三周也足够了。你们要尽快赶回来,到时候正好赶上春耕,我们也能立马开始水稻育秧,说不定还能种上双季稻呢。”

他轻轻叹口气,“唉,如果真能种植双季稻的话,我们还发愁什么粮食啊!哪怕就算是小麦水稻套种,我们的粮食问题也能解决一些了。目前大麦让人食不下咽,粟和稷的产量虽然高一点,可和大米白面比较,还是很难吃的。想改善生活质量,唯有指望种稻米和小麦了。”

邱虽记忆里大米不好吃,可白面的好吃他是知道的,既然小公能把稻米和小麦并列,作为改善生活的希望,那肯定是真的了。这趟行乘只许成功,也必须成功。

略迟疑下问:“小公,我吃过大米,并不感觉好吃,如果让我选,肯定吃大饼馒头了。也可能是距离吃过的时间太久了,忘记了大米的味道。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心,我们这边的人,会喜欢吃大米吗?”

吃面食的人不喜欢吃大米,这是后世都解决不了的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不可能让一个吃大米长大的人,去说面食好吃。

周书灿苦笑下,“嗯……恐怕很难,但是和饿肚子比起来,再难也会吃肚里。哈哈哈……”

午胥挑门帘进来,见主仆几人在说话,也凑热闹说:“小公,又说什么高兴事呢?”

槐插话说:“邱总管正说大米不好吃呢。我不知道大米什么样,我反正是认为什么都没有肉好吃。”

午胥抬手指指槐,无奈的笑着说:“你呀!”

周书灿笑呵呵的接上话:“槐说的对,我估计我们这边喜欢吃大米的人不多。可是没有办法,小麦只能两年三熟,就算是我们土地多,种了冬小麦再种春小麦,也不可能一年在一块土地上种两次,可是水稻可以。《荀子》说‘一年之再获也’……”

他不经大脑的一句话,把他自己吓一跳。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战国人,战国时代的气温由南向北逐渐下降,越向北越比春秋时代的气温差距大。荀子说的一年两熟肯定是水稻,而不是其他北方的农作物了!

以小麦为例,小麦虽然是从夏代就有了,但是商、周时代,麦还是指大麦,仍然是以大麦为主。大麦生长期短,比较便于管理,为当时主要农作物之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史书中记载,农官仍然需要教黄河流域的农民种植小麦,可见小麦的种植面积有多小。

史书中记载的宿麦,就是冬小麦,宿麦到民国时期,亩产量也才一二百斤。可以这样说,整个古代时期,古人是以粟(小米)、稷(黄米)为主食的。

周书灿在发愣,其他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又不敢打扰他,围着他直勾勾的盯着……

他缓过来神,明白自己这些想法不可能跟他们说,岔开话题说:“午胥,你明日回邑,路上注意安全。这条路我们跑的多了,难免有不良居心的人惦记。路上千万小心,不可大意,时刻保持警惕,不能给贼人以可乘之机。”

午胥闻言也慎重起来,神态严肃的说:“小公放心,我绝不马虎,定当全力以赴。”

他又环顾一下大棚内,感觉没有外人,说出自己多日的疑问:“小公,我们这样帮新村,值吗?我总感觉这是亏本的买卖啊。”

“哈哈哈!”

周书灿压低声音说:“这是你的错觉,我怎么会做亏本买卖呢。我们在这边会获得大片的土地,土地会产出粮食,这边的人也会为我们做工,省去我们买奴隶的钱。你现在看不到,那是时间问题,耐心等个一年半载就出效果了。现在是先期资金投入阶段,我们不投入粮食,凭什么在这里获得土地和财富,这里人绝不会答应的。”

午胥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反正是小公说什么就是什么,小公说的绝不会有错,邑就是最好的证明。

子青探头探脑的进来,一副做贼的模样。

槐扭头正看到,呵斥说:“子青,你这是做了什么坏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仲尼弟子列传》,方便以后阅读仲尼弟子列传第二一六章 向前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仲尼弟子列传第二一六章 向前进并对仲尼弟子列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