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郯国

作品:仲尼弟子列传|作者:邘十七|分类:历史|更新:2020-01-14 07:44:32|字数:8320字

此时人们几乎一辈子都生活在一片土地上,再不要脸的泼皮,也会碍于左邻右舍的闲言碎语有所顾忌。正所谓兔子不吃窝边草,在外面混的再臭,在家门口他还是要脸的。

租地需要保人正是基于这一点,把那些没有诚信或者借机想找事的人杜绝在门外。让租赁者尽可能在租地前三思,而不是头脑一热,哗哗哗地啥也不想的去租上百亩,到头来根本没有能力耕作。

周书灿岔开话题,指着其余四人问:“叟,这些都是你家人吗?”

于叟转身望着自己的孩子们,点头称:“是,这是我三儿和一孙,郯城还有我二儿二女。”

周书灿惊讶的赞叹:“俄,五男二女,叟好福气啊。”

于叟也是很享受这种夸赞,乐呵呵的说:“是的是的,得靠先祖庇佑,我家一门兴旺,老夫儿孙满堂也是一桩美谈。”

周书灿话锋一转,问道:“那叟一家在郯城可过的不如意?为何要来我新村租地呢?恕我直言,郯城到我这里并不近,叟一家人都在郯城,来新村定居的理由不充分呢。”

于叟也知道简单的一句话不能让人信服,直言道:“小公有所不知。我郯国只有一条沂水,人口也不多,邑城并不在沂水旁边,土地远远没有新村这边肥沃。且郯国东边紧临大海,海边寸草不生,海水并不能浇灌庄稼,民众只能晒些海盐,来换取一些粮食度日,实在是苦不堪言。”

“我祖孙三代在新村打工已有半月,又听闻租赁新村土地可以两年三熟,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也种地一辈子了,真的不知道这粮食还能两年三熟,但我非常相信新村的信誉,槐总管说三熟肯定能三熟。不瞒小公,我祖孙三代这几天已经把村外这些地都看了,也看到了汶上城外田地里的庄稼,问了人说是种的冬小麦,我断定三熟是真的。”

“再说,租地有非常优惠的条件,不用我们操心种子,还提供农具。就农具这一块我非常清楚,新村的农具是其他地方不曾见过的,这将来打的粮食肯定比我自己的地打的多。因此,我更坚信租地的决心,希望小公能成全。”

周书灿闻言一脸的惋惜之色,郯国的资料他知道,东边是黄海,这是守着聚宝盆却不能挖掘宝藏啊。现在这时代没有制造出海捕鱼大船的能力,海边的居民只能守着近海捕捞一些海产品,可又因为没有交通运输能力,海产品并不能有效的兑换金钱。渔民空对着大海感叹,一点办法也没有。

郯国和徐国一样是东夷族,己姓。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武丁封其子于炎地(今山东郯城)建立侯国,称炎国。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炎国演化为郯国。

周灭商后,周武王将其封给商王帝乙长子、商纣王的长兄微子启,归附于宋国所辖制。微子启派其裔孙子鸷管理炎地,成为宋国的附属国,后为楚所灭。

春秋时期,周朝王室衰败,郯国逐渐沦为北边鲁国的附庸。

和闵子骞《单衣顺母》齐名,同在二十四孝里有个《鹿乳奉亲》的故事,正是说的郯过国君郯子的事。

据说他还是太子的时候,父母年老患眼病,药非常特别,居然是鹿奶。于是郯太子亲自为父母去采集鹿乳,但他生性善良,不忍心猎杀小鹿,想了个办法打入鹿群。他披着鹿皮先慢慢和鹿混熟,然后趁机挤奶。有一次还差点被猎人当鹿射死,吓得赶紧变回了原形。

郯子除了这个故事,还是非常博学的人。孔子曾经带着弟子去郯国拜见了郯子,虚心求教。这便是“孔子师郯子”的由来。孔子对郯子非常敬仰,还特地向郯子请教古代的官制。郯子给孔子传授了不少知识,长了见识的孔圣人不禁感慨:“天子失官,官学在四夷啊!”

郯城还被称为“碌碡城”。传说当时郯子在抵御外侵,修城墙时,因信巫术,于城墙基部埋了万只碌碡,以求永固,郯城因而得名。

关于郯国的历史存在疑问颇多,诸侯国的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国攻伐征战,和王朝在封土上的赏罚,诸侯国的疆域是随时消长的。

再者,诸侯国的封土,在夏商时期,疆域是不明确的,只是管辖了大概的面积和大体的户数,上门催收赋税而已,没有过多的行政管理手段。

周以后,行政管理手段相对加强,但也是若有若无,这时疆域的概念已经存在,各国在重要的通道路口已经设置了关隘,派兵把守。

郯国处于山东与江淮之间,东向大海、南面徐国、北控诸夷,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周边有非常多的诸侯国,其中有:

一、鄟国,非常弱小,大概包括郯城司家乡沭河以东部分和临沭石门乡部分以及东海温泉镇部分村庄。

二、祝其国,赣榆部分和东海、新浦部分村镇。

三、莒国,莒南、临沭、赣榆部分,莒县、沂水大部分村镇。

四、向国,在莒南县大店西南,包括临沂部分,临沭部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仲尼弟子列传》,方便以后阅读仲尼弟子列传第二一九章 郯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仲尼弟子列传第二一九章 郯国并对仲尼弟子列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