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量地

作品:仲尼弟子列传|作者:邘十七|分类:历史|更新:2020-01-17 07:24:08|字数:8310字

井似懂非懂,思考下,带着疑问的眼神,仰着脸不确定的问:“小公,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每家的地都一样?可是地远近那个方法我没有听懂。”

周书灿耐心解释说:“地是一样的,你理解了。地远近的问题,是我把每一块地编上号,写到纸上,你们这些人来抓,谁抓住哪个编号就是那个地。”

井恍然大悟,点着头奉承说:“嗯……我明白了。还是小公想的周到,我因为这个地的远近好几夜睡不好了,小公这个主意好啊,一下子解决问题了。哈哈哈,我再也不用发愁了。小公,你真是聪明啊,怪不得他们都服你呢,啥问题到你这都不是问题,为啥我就没想到这个办法呢?”

周书灿急忙制止这种高帽子,这种夸他是对他智商的侮辱。

“好了好了,这都不算啥。这样,你们什么时候有空?去商量一下,每家抽出来一个人跟我一起下地,去实地量地开始分地。”

“有空有空,小公,我们现在就有空,我们就是专门来找小公的。”

能派出去的人都已经派出去了,周书灿这边已经没有可以调派的人手,他对小书说:“你在家看门。”

收拾了纸墨,又去大棚边的箱子里拿出一套量地工具,转向井说:“那我们现在走吧。估计要量好几天呢。”

量地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活,为了让这些族人满意,周书灿不辞劳苦,每日奔波在田野中。

现在也没有标准的度量衡,他也没有什么标尺,好在他是学数学的,根据计算大概标出一尺的长度,之后根据这个长度,剪出成倍长度的麻绳,由此作为测量土地的标尺。

尽管是冬日,尽管气温已经回升,野外作业还是把他的皮肤吹得通红干裂。他由于不接触化妆的女性,哪怕是他儿时用的蛤蜊油,都实在想不起来怎么做。只好用最笨拙的办法,抹点豆油或者蜂蜡,来不让他的脸蛋和其他人一样变的那样粗糙通红。

他实在想不通一点,为什么这是代人的皮肤,从小孩子开始都是脸蛋通红?年龄小或者大,只是从粉红色变成了深红色的区别,简直和噩梦一样,男女老少都是如此,他至今还没有见过一个特例,哪怕是槐喜欢的那个汶上一支花,也是如此。

他每日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大棚,累的浑身散架一样,连饭也不想吃了,只想尽快睡觉。在量地两三天后,甚至中午他躺在野地里也能睡着。还好他是小公,没人敢说他什么,相反还十分感激他,“累成这样,还不辞辛苦帮族里人量地。”一时间他的好名声大噪。

千呼万唤殷勤期待,去徐国换大米的队伍,在出发十九天后满载而归。

队伍回来了的时候,周书灿还在地里量地,这是他第六天量地了。原以为两天就结束的勘探工作,因为人手的严重不足,加上不是熟练工,实际上到第六天也没有收尾,他只能继续耐心量地。

槐骑着马来地里找他,距离很远就开始喊:“小公,小公,邱总管回来了,带回来很多大米,还有种大米的人。”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对周书灿来说简直是开挂的象征。他尽管很想回去,可看到手里的麻绳,还有跟在身边的几位等着量地的人,不可置否的说:“槐,你回去告诉邱,他们辛苦了。让他们安顿下,赶紧休息吃饭,恢复下体力,等晚上回去再跟我说话。我这边走不开,现在回去也意义不大,一起都等晚上再说吧。”

槐瞪大眼睛不太相信,小公听到这消息竟然不回新村,疑惑的问:“小公,你真的不回去吗?”

周书灿眉不皱一下,带着转眼即逝的遗憾,坚持说:“嗯,不回去了,你赶紧回去帮忙吧,他们一定累坏了。我这边不能扔下手里的活,代我向他们问好。”

槐翻身爬上大马,又一个人飞奔回去。

闵父买回来的这几匹马,个头都不是很大,和后世看到的高头大马相差甚远。可能是品种的关系吧,只是比驴的个头稍微高一些,且品相还不是太好。周书灿也不懂马,说不上这是什么品种的马,从长得歪瓜裂枣的外貌上,能断定是当地马。这时代没有远途贩马,马的基因得不到改变,目前能有马都不错了,谁还去挑剔呢。

量完地收工已是傍晚,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周书灿顺手锤下老腰,疲惫的躺在牛车上。一起的其他人替他盖上被子,牛车慢慢的走,他在吱扭吱扭的摇晃中,很快迷糊着进入梦乡。

换大米队伍回新村的盛况他没有看到,甚至等着他一起吃饭说话的人,都没有能够让他醒来。他这时候也不挑剔别人碰他的东西了,被人从牛车上抱到床上,眼都不睁的继续睡,直到天快亮之前饿醒。

他做梦正梦到关键时刻,四处找吃的,终于找到了大盘鸡面片,色香味俱全只差筷子,然后,醒了……

他摸了床头的豆浆壶,咕咚咕咚喝起来,大棚内现在还点着火盆,他又和小书一个被窝睡觉,并不是多么的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仲尼弟子列传》,方便以后阅读仲尼弟子列传第二二一章 量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仲尼弟子列传第二二一章 量地并对仲尼弟子列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