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水稻亩产

作品:仲尼弟子列传|作者:邘十七|分类:历史|更新:2020-02-01 13:03:26|字数:8350字

见乙不说话,他又继续说:“乙总管,您是看着我长大的,其实我喊您一声叔父都不为过。邑是新村坚强的后盾,您和我父在邑所做的一切,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有你们在我身后,我才能勇往直前。”

子骞的话触动乙的内心,闵氏式微已久,他们家臣的身份曾经可有可无,是子骞遇到了山神,才扭转了邑的形势。现如今子骞领着人马冲锋在前,他只是在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便享受到了从未曾有的待遇,这份情谊不是只言片语能表达的。

他神情严肃,拍拍子骞的肩头,保证道:“行,子骞,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会转告你父的,你放心好了。我们在邑里好好做你的后盾,不让你为邑分心。相信我们一定会打败晏婴那个老匹夫,绝不给他们整垮我闵氏的机会!”

……

晏婴自己都不知道,他成了闵家的公敌,让本来松散的闵家人团结在一起。邑和汶上城两边的闵家人,为了共同对抗晏婴这个公敌而努力融合,这也是周书灿未曾料到的。

其实这一切说白了还是水稻收获带来的效果,为了保卫自己的粮食成果,新村人才会不自觉的加入抵抗外族人入侵的行列,晏婴恰恰这时候代入成为假想中抢夺粮食的那个坏蛋。

新村里现在不仅有闵家人,还有外来佃户,水稻的收割和插秧有惊无险的度过,全村人暂时能喘口气,这才有心思计较水稻的产量问题。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水稻竟然能超过粟和菽的产量,接近两百斤的目标。如此的高产带给新村欣喜的同时,也带了忧患,怕人来抢夺自己的粮食,新村人个个识趣的闭紧了嘴巴。不管是大人孩子,谁也不敢公然谈论水稻产量,周书灿和子库下了封口令:“谁胆敢把水稻产量说出去,就从新村滚蛋!”

战国时1周亩折合今市亩为0.328市亩。据记载战国后期亩产粟3小石,合今量亩产247市斤。一家100亩,合今市亩32.8市亩,共收粟8100市斤。五口之家种大豆25亩,占25%。假定大豆亩产为粟亩产的一半,即一石半,折合今市制为亩产123.5斤。

周书灿明白水稻高产是曲辕犁和河渠的功劳,在没有化肥的年代,光是依靠一点农家肥,根本不可能让水稻达到高产,更何况还是开荒的新地。

汶上城其他人种植水稻并不多,秧苗掌握在他的手里,当初从源头上就遏制了外族人的参与。只有个别族人里的亲戚,跟着用粮食换一些秧苗。后来还因为达不到水田的标准,被他又搅合了。真正坚持到水稻成熟的,也就是那么几户。可又因为没有曲辕犁参与翻耕水田,产量肯定没有闵家水稻的目标量高。

子库从那几户的人家暗访回来,进议事大棚门就开始嚷嚷:“子骞,放心吧,我都看到了,还不到我们的一半产量多。”

梁山中有竹林,新村的木工现在增加竹制品的制作,周书灿正躺在木工组做的竹椅上凉快,闻言道:“嗯,和我猜想的差不多,即便算他们隐瞒,也不过就是我们产量的一半。”

子库抓起来水壶,咕咚咕咚大口喝水,完毕用胳膊擦一下嘴巴,拿起来扇子开始扇风。

周书灿嫌弃的瞥一眼,“叔,你现在可是放飞自我,什么都不讲究了。你别忘了你可是贵族,怎么能这么不讲究礼仪呢?”

子库嬉笑着说:“去他的贵族,老子当贵族的时候哪有现在的腰板硬,现在一季的收成赶上去年一年的收成了,老子还当他甚贵族!”

“哈哈哈……”

水稻的产量也让老祖们闭嘴了,子库最近的夹板气好了很多。不管是不是知道真正的原因,老祖们心透明一样亮,知道如果不按照子骞说的做,他们的水稻不可能有高产,周边汶上城人的田地产量,就是铁的事实!

再没有比事实更让人清醒,黄灿灿的水稻白花花的大米,这才是真真的真金白银,放到家里那是不饿肚子的象征!现在这年头,还有比不饿肚子更好的事吗?

子库容光焕发,被太阳光照出来的黑红面孔能刮出来二两油,是真正的油腻大叔。

“哈哈哈……子骞,你不着,我现在才真正感觉以后不会饿肚子了,换大米种水稻真的是良策!哎,我都奇怪了,你弟弟妹妹天天吃米饭吃不烦,为啥我吃米饭感觉吃不饱?而他们就没有吃烦的时候?”

子库有一儿一女,跟着他媳妇住在汶上城的老宅里。他家砖瓦房还没有盖好,他怕孩子在新村搞特殊,两个孩子并不经常到新村里来。这一点子库做的让周书灿挑大拇指,他是真的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

“叔,这是从小的生活环境造成的。”

自从上次改口,周书灿便一直喊子库叫“叔”,这个称呼还让子库误会他和子骞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子库疑惑,他的孩子连汶上城都没有出去过,怎么就生活环境不一样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仲尼弟子列传》,方便以后阅读仲尼弟子列传第二三七章 水稻亩产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仲尼弟子列传第二三七章 水稻亩产并对仲尼弟子列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