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章 传说

作品:仲尼弟子列传|作者:邘十七|分类:历史|更新:2020-07-27 06:56:19|字数:8200字

老三跟着附和插刀:“就是,就是,我们跟着跑一趟不算啥,咱父母可受不了这样吓唬。他们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你说再吓出来个好歹,不是让我们不孝嘛!”

公羊单母亲又实时的补刀,“我看林氏平时也是怪稳重的人,咋刚到这都给老四找麻烦,还好老四心里有谱,不然现在一家人都跟着着急!”

在场的人都指责自己的儿媳妇,阿木感觉自己很没脸。他听父母的埋汰是从小听惯了的,这没什么,但一堆人指责他儿媳妇,他还是第一次受,暗火蹭蹭蹭的往上冒,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向下淌。

他用胳膊划拉一下汗,生气的说:“我回去看看林氏是咋回事!”

林氏是咋回事?没事!

采莲是吃饱喝足刚下班,哼着小曲、推着儿子、打扮的花枝招展回到家。

进屋才发现她忘记让阿更带钥匙了。

她想阿更一定在他父母那边,要去寻但又忍下,她突然萌发一种不想让阿更母亲破坏她好心情的想法。今天是她有生以来最高兴的一天,哪怕是以前在她父母家,她都没有今天这样快乐。

仅仅半天的时间,采莲在不知不觉的浅意识里,把原本的母亲划分为夫家母亲、又归到阿更母亲,下意识的不再认为阿更母亲是她的母亲。

琴在童车里睡着了,她安静的在八仙桌旁的椅子上坐了一会儿,面孔笑成了一朵花,一朵灿烂盛开的花。所有的花瓣都努力的绽放,散发自己的芬芳,恨不得把自己的花香传遍每一个角落,让人知道她是幸福的。如果此时有人看见,一定认为她的面孔比天上的月亮还耀眼。

幸福的感觉一点也没有减少,她一边又一边抚摸自己身上绣花素衣,凸凹有致坑洼不平的图案,就像摸着琴稚嫩的皮肤。

她舍不得穿着素衣睡觉,到炕边准备换衣服,只听屋门口传来一声刺破耳膜的尖叫声:“采莲回来了!林氏回来了”把她吓的差点蹦起来!

喊叫的人是阿更的妹妹二妞,她叫“桃”,但家里习惯了喊她二妞,很少有人喊她的名。

因为阿更两位姑姑嫁的不是很富裕的人家,陶氏一直想给二妞找一位富裕的夫家,导致她到了十七岁还没有成亲。宋国没有长女不嫁的风俗,她的婚事成了陶氏的心病,惹得陶氏整天唠叨,全家跟着着急上火。

《周礼》上有记载女子二十岁不嫁人会被官媒强行拉去婚配的传说,之所以我说成是传说,一是因为书是后人写的,理想主义的成分大些。

《周礼》中记载的婚配传说,是后人为了增加人口想象出来的完美制度。春秋时代连年战争,周天子和诸侯国不可能做到对人口实施精确管理,还有诸侯国的疆域也不稳定,人口流动民族融合等,《周礼》中记载的婚配传说,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比如,战国时代魏国人口稠密,秦国人口稀少,商鞅实行的徕民政策,鼓励魏国人口向秦国流动。这种现象表明,周天子对国家的人口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二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而言,当时社会有礼不下庶人的不成文规矩,这跟识字的人都是贵族有关,即使国家有礼制,也仅仅做到在一小撮的贵族中实施,不可能做到在人口占多数的庶民中推广。

人口问题一直是古代社会的大问题,哪怕是发展到强大的唐朝,都没有能够实行精确的人口管理。所谓的礼制,都是写书人天真浪漫的理想社会,和现实社会相差悬殊。

再说,这些写书的识字人,自己本身就是贵族,试看孔老先生的弟子们,哪怕是食不果腹也是贵族出身,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庶民。庶民吃的都没有,哪有闲的去跟着孔老先生交钱读书识字。

因此,不能拿后世对人口的管理制度,去想象宋朝以前的社会。

专业的事少说,现在继续采莲的事。

采莲被闻讯冲进来的阿更家人一顿狂轰乱炸,紧紧的抱着被吓醒哭泣的儿子,一言不发坐在椅子上低头一动不动。

阿更虽然也恼恨采莲的不懂事,可这么多人喝斥自己媳妇,他也有点看不下去,劝陶氏说:“母,先坐下来消消气,她这不是回来了嘛。只是贪玩一会而已,现在说了她,她以后再不敢了。”

陶氏依然不依不饶的指责:“你说说,我把你当女儿看待,哪点对你不好?你一出去就跑一天,这个点才回来!家也不回,活也不干,你说你到底想干啥?!”

“阿更一天在外忙一天,这个点饿的肚子乱叫还要为你着急。你不仅人不见影,还让男人回到家连饭都没有,你说你这个媳妇咋当的?!”

“你明知道家里今天分粮食还跑出去一天,跑出去玩也就罢了,你还这个点才回来。不伺候男人不孝敬父母,你到底想要咋喽?!”

陶氏这边铿锵有力的谴责采莲,那边二妞惊呼一声:“林氏,你咋穿着这衣服?哪来的?不会是你做坏事了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仲尼弟子列传》,方便以后阅读仲尼弟子列传第三六七章 传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仲尼弟子列传第三六七章 传说并对仲尼弟子列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