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试刀

作品: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作者:手抽的鸡蛋|分类:历史|更新:2024-02-10 10:01:22|字数:4278字

自从丁汉回去禀报遭遇了鞑靼人,朱棣震怒之外,对苏谨的燧发枪也动了心思。

他不敢直接寄信给苏谨,而是私下找人伪装成商队,给苏谨带口信。

口信的内容很简单——

老弟啊,你要的胡豆种子哥哥弄来了,而且还不少,想要吗?

想要可以,拿燧发枪来换吧。

回到书房,方才还愁眉苦脸的苏谨,嘴角噙起一丝谑笑。

凤阳府附近的山贼土匪还剩不少,他为什么单单要孙威去草原试枪?

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丝绸之路算是苏谨的心病,他一定要拿到手上的。

可是鞑靼、瓦剌、亦力把里等国横亘在丝绸之路上,犹如一把巨伞。

苏谨没那个时间、精力,也没那个能力去打通这条贸易生命线。

仅仅一个兵权,就是他不能触碰的禁忌。

可是朱棣不一样。

这个时候的北平,可不是京渠之地。

位于大明最北的北平府,现在还是边境,主要职责就是防备、抵御异族的侵袭。

而燕王朱棣的主要任务,就是坐镇北平,为大明守御疆土。

朱棣的燕王卫不过千人,但是北平府附近的卫所可不止一支。

一旦启动战事,老朱一道谕旨下来,朱棣就可以接过指挥权,北征西讨!

尤其是在蓝玉党交卸了兵权之后,老朱手中的权利空前的膨胀,再也不会出现被地方节制的情况!

到那个时候,朱棣一旦手握老朱赐予的兵权,那还不是能打到哪里打哪里,想打哪里打哪里?

若是以往的北平联军,能够把鞑靼人撵回草原深处就属实不易了。

可若是配上了更加先进的火器呢?

但是,这批武器自己不能直接交给他。

锦衣卫可不是开玩笑的。

就算交易的时候老朱不知道,那开战以后呢?

军中会有多少人是老朱的耳目?

传递信息的驿站呢?

大明几乎每一个驿丞,都是锦衣卫!

苏谨可没那么傻,一种新武器连老朱都不知道,就在北平军中铺开了...

这件事的后果,恐怕就是苏谨以勾结藩王的罪名,抱着朱棣一起死。

但解决的办法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很简单。

给朱棣迅速写完回信后,再找人给他带回去就行。

然后重新拿起奏疏。

这是老朱交代给他的任务,无论有事与否,每一旬必须给老朱写一封奏疏。

苏谨一边写奏疏,一边苦笑:

“娘的,明明都当官了,怎么还有一种被老师逼着写作业的既视感?”

“启奏陛下,臣苏谨虽在凤阳,然思念陛下之心一日不可或忘,犹如滔滔江水...”

肉麻的马屁写了大半,实质的内容篇幅却不长:

“托陛下洪福,臣近日偶得几种新式火器,名曰燧发枪、手榴弹,

其威力奇高,当有变革火器史之功效,望陛下托可信之人前来交卸...”

写完奏疏,用火漆封好,明日一早再交由急递铺送回京城。

自从上次在御书房向老朱‘展示’过自己的书法,之后的奏疏苏谨只能自己写了。

毕竟,他那令人‘耳目一新’的字,老朱看过一回之后,恐怕这辈子都忘不了。

再让自己的乖侄子誊写,已经没什么意义。

所有的武器里面,唯一被苏谨隐藏的信息,就是没良心炮和炸药包。

不是苏谨不想交,属实这玩意有点可怕。

尤其是配方,一旦泄露将会造成惊世之灾!

燧发枪和手榴弹,已经足够形成火力碾压和科技代差。

没有必要对面出个三,自己就直接出王炸吧?

况且,没良心炮和炸药包只是过渡产物,自己的目标也不是这个。

写完最后一笔,苏谨伸个懒腰,命家丁守好书房,自己悠哉悠哉的回屋睡觉去了。

三日之后,老朱看着眼前的奏疏发起了呆。

“这小子是为了邀功而夸大其词?还是确有其事?”

“若是真的,派谁去合适?”

“兵部还是工部?”

老朱摇摇头,派谁去他都不放心,甚至自己两个皇孙他都不放心。

若这批武器真如苏谨所说,那将是镇国的利器!

对这样的大杀器,朱元璋怎么可能相信别人?

在老朱眼里,能代替自己的人,只有一个——太子朱标!

可惜,朱标已然薨逝,所以这一趟唯有老朱亲自出马了。

他的心思被火器勾着,犹如猫爪挠着一般,早没了心思处理奏疏。

“马忠良,通知下去免朝三日!”

“是,皇爷。”

“蒋瓛,随咱再去凤阳一趟!”

来自极北之地的苦寒烈风,疾疾吹向大明。

北平的城头,明字大旗被吹得猎猎作响。

此时已然深冬,站在城头穿着虎皮大氅的朱棣,被冻得脸颊通红。

他将阅完的信,随手丢进面前熊熊燃烧的火炉,面露微笑:

“这小子果然如我所料,谨慎的很呢。”

姚广孝耷拉着眉毛,看不出喜怒:“王爷,倘若苏谨应下你的要求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第129章 试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第129章 试刀并对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