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陛下,给臣留点臆想的空间吧

作品: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作者:手抽的鸡蛋|分类:历史|更新:2024-05-01 10:42:42|字数:4214字

对于张庭兰的小动作,老朱佯装不知。

皇帝也是人,还是最忙的那个人。

殿试的考生三百人,他不可能一个一个的阅卷。

按照以往惯例,这些贡生的卷子,将由翰林院的学士先过目,然后选出最优的十份卷呈交老朱。

虽然殿试也是糊名制,之后也要誊抄。

但这次最大的不同,就是萧山书院的答案,张庭兰早已熟知。

届时只要将这些卷子挑出来呈交陛下,玄武书院还想夺魁?

能进二甲就算你们烧高香了。

但唯一令张庭兰没算到的是,刚刚收好卷子糊了名,准备递交翰林学士的时候,老朱说话了。

“不用了,这次的卷子咱自己来判!”

“啊?”

张庭兰心底一慌,陛下忽然闹这一出幺蛾子,是他所料不及的。

然圣命难违,张庭兰虽心有不甘,亦只得将试卷呈交上去。

“都在这候着吧,咱一会就看完了。”

老朱瞅了几眼最上面的考卷,面露嫌弃之色,扫了几眼就丢在一旁。

“这些,统统罢黜!”

“罢黜!”

张庭兰大惊!

老朱拿到卷子的时候,他虽然难受,但想着这些文章都是大儒所作。

就算中不了状元,至少也在二甲之内。

可怎么就罢黜了呢?

他脸色难看将卷子捡起来。

看着这不多不少,正好是三十二份的考卷,张庭兰嘴角直抽抽。

他缓缓开口劝道:“陛下,这样决定是不是略显...仓促?”

“臣观这些考卷还是颇有文采,可圈可点啊。”

老者斜睨他一眼:“是吗?”

“咱来问你,殿试考的是什么?是经义还是诗词?”

“回陛下,是策论。”

“哼”,老朱冷笑:“你还知道是策论?”

“你瞧瞧这些卷子,哪一处写的是策论了?又给咱出什么策了?”

“自以为微言大义?”

“简直不知所谓!”

张庭兰脸色潮红,忍不住争辩:“陛下,此卷并非一无是处吧,这以夷制夷之策,难道不暗含国策?”

“哼!祖宗沿用了几百年的东西,咱用得着他来鹦鹉学舌?”

老朱眼珠子死死瞪着张庭兰:“难道张爱卿以为,这些只会学人呱呱叫的八哥,就是咱要的人才?”

“这...”

张庭兰被老朱怼的语塞,一时不知如何奏对。

一旁的翟善面色沉稳,上前言道:“陛下,所言甚是。”

“然臣认为,这些贡生尚未涉足官场,于治国之策自然涉猎甚少。”

“且此乃殿试,循规蹈矩、求稳怕错亦在所难免,答论之时以稳妥为重,也未必是错。”

“陛下意下如何?””

翟善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这些学子考中已属不易,罢黜未免稍有些过,不如予名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如何?”

洪武朝未设内阁,自然也没有‘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说法。

但三甲的同进士及第的出身,在先天上就比进士差了一筹。

未来的政治前途,也就此蒙上一层阴影。

张庭兰很不甘愿,有意想要继续争辩,却被翟善以眼神警告。

那眼神仿佛在说:

“老夫好不容易给你争取回来一个同进士,你就别闹了!”

老朱看了一眼任亨泰:“古雍,你以为呢?”

任亨泰想了想,也不愿驳了翟善的面子:“臣以为同进士出身可以。”

“宗孔呢?”

李仕鲁本只负责监察,没想到老朱居然问他。

但一向秉公办事的他,细细思索之后还是答道:

“贸然罢黜并无道理,同进士出身可矣。”

“成,那就这么办。”

老朱点点头不再说什么,找到好不容易翻出来的卷子开始细读。

站在殿下的夏云眉头皱起,看着张庭兰手中的卷子隐隐有些不安。

他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卷子,就在那罢黜的名单里。

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次殿试怕是要糟。

一个时辰的时间匆匆而过,老朱终于阅完了玄武书院十九士子的卷子。

但令他最满意的,还是许圭这一份。

其次就是那个大胖子的。

虽然不如许圭的方策那样大开大合,却往往另辟蹊径,剑指偏锋。

“嗯,还有一份稳中求胜的方策也不错,颇合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谨慎可为。”

对于其他的卷子,老朱刚刚在下面几乎都看过了,也没什么兴趣去看。

当下他就将中意的卷子按照顺序排好:“张爱卿、敬甫、古雍、宗孔,这是咱拟定的名次,你们且瞧瞧。”

话音刚落,马忠良就取过卷子,直接交到翟善手中。

几位主考官分开阅卷的时候,身后的考生眼中羡慕中带着好奇,同时带着浓浓的忐忑。

不知是谁运气这么好,能得中状元?

不过看萧山书院学子那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眼神,想必应该是他们中的一员吧?

唉,不愧是缑城先生的学生,咱们怎么能比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第359章 陛下,给臣留点臆想的空间吧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第359章 陛下,给臣留点臆想的空间吧并对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