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韩擒虎应邀赴任 潞州掀起造神热

作品:隋风烈|作者:莫名堂阿伟|分类:历史|更新:2019-12-30 19:26:40|字数:8234字

“看起来这河东有裴司马大人就足够了哟!方方面面都还是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即使本王亲自安排也不过如此。特别是想到了将来投潞州书院的数千学子安置到了城中百姓家中,由潞州府衙每月对这些学子进行生活补助并未加重城中百姓生活负担,这个创意非常好。而又将200多初选合格后进入讲武堂的武生先期安置到潞州大营随军训练,这个想法更是甚合本王之意。先丢在军营中每日训练杀杀他们身上的江湖匪气,学习我军军律,学会服从,然后在进行理论上的学习,好,好得很!”杨二边看书信边发出赞叹之声,心想,这潞州官员们已经在思想上越来越靠近自己了。特别是对武生先下军营训练这事,不就是像后世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军训吗?

“李大人,你刚从潞州回来,说说看潞州书院和讲武堂的建设情况?”杨二把看完的书信丢在桌上,抬头问着李太智。书院的建设等进展事宜,书中并未提及。

“禀主公,潞州书院和讲武堂都建在城北王者峰山中,是监察处张恒大人力主在此地建校的。说是这里山中偏僻安静正适合学子们安心求学。讲武堂也在山中一侧距书院不远。下官离开潞州之时,两处学院教舍、食堂及宿舍等已近完成。书院院正薛道衡和讲武堂总教习韩擒虎老将军对学院选址和建设都是称赞不已。那张恒大人将主公“沁园春-雪”一诗刻成石碑立于王者峰顶,供山中书院学子们随时瞻仰。主公所作其他数词也都尽数刻成大小石碑放置于通往顶峰的道路两旁,每一座诗碑处皆建有凉亭供歇脚。从讲武堂通向峰顶的沿途路上刻有晋军各项军法军规以及主公征伐战例等石碑随处可见。更是吸引了各地青年学子们慕名到此登山拜谒主公神迹。”李太智微笑着说道。

“这个张恒还真会来事儿,呵呵!看来本王让他担任这两处学院的政事督导算是用对了人。”杨二听说张恒还弄出这些花活儿不禁笑出声来,这是明目张胆的造神手段啊!而且是关起门来灌输,就差给自己雕刻一座塑金神像了。

“还有,在潞州书院的教程上开设了国学、农学、工学和商学四个门类,入学的学子们都已经按照各自的喜好和特长通过初级考试后选定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当然选择国学者最多,其次是农学、工业和商学。国学除习学孔孟之道外,便是习学政治管理,毕业的学子可择优充实到各地基层为官为吏。农工商三类特长生,毕业后全部安置到各地负责自己的专项领域建设。这完全是按照主公要求作的。前期学子们虽有非议,但也得到了不少学子们的欢迎拥护,特别是出自世代为商的大家族学子们普遍都直接选择了主攻商学。”李太智接着汇报着,杨二边听边不停点头。原本杨二想再开设医学和算学两个门类的,但一想到京城长安已经有回春堂这个类似医学院的地方了,而且也一直在为自己军队和地方提供医生和护士,也就打消在重复建设这个想法了。至于算学一门,除非自己亲自执教,否则还是算了,可以晚些在说。

“学子中可有女生?”杨二问道。

“禀主公,两处学院都未招收女子入学,招收女子入学这似乎不妥?”

“不,我大隋女子也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再说民间才学高深的女子不在少数。不过,这个可以缓一缓,毕竟现在民风尚未开化,也缺乏对女子保护和任用方面的制度体系。”杨二起身在屋中来回走动着,边对李太智小声的说着自己的想法。

“不过,两年后,当在皇家潞州书院中开设适合女子学习的门类,鼓励女子入学深造,学得一门求生技能也好,比如:纺织学、烹饪学、蚕学。毕业后可分配到染布坊、成衣坊、军中标准化食堂和缫丝厂等适合女子从事的工作。待本王得出空来还可教习这些女子算学,便可分配至各级官府作从事财会计算的吏员。总之,我大隋的女子不能只是会生孩子,不能只作那生育的机器,太浪费人力资源了。”杨二想想那些全是男生的潞州书院就觉得浑身不舒服,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在学校读书也是一个道理。

李太智在一边听了杨二的高论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听到的这一切,只觉得貌似全乱套了,自己无法接受。

“好了,李大人,你也莫惊慌了,女子入学一事两年后再议。当下最紧要的是本王各地均急需用人,到处都缺人手,给裴司马带个信去,让他将本朝科举后进入前500名的学子,择优选择一个月后派往各地为官,补充各地官员缺额。特别是冀州和长治郡各县乡官吏急需补充。”杨二并不想就学院的话题在继续了,因为了解的也差不多了。各地官府缺员无法正常运作才是最需要立刻解决的,为什么冀州那么乱,还不是大隋朝廷任用的官员太少了,造成各地缺乏管理,各种势力便自成一派,最终出现了像窦建德这样的怪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隋风烈》,方便以后阅读隋风烈第四十二回 韩擒虎应邀赴任 潞州掀起造神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风烈第四十二回 韩擒虎应邀赴任 潞州掀起造神热并对隋风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