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日出东方催人行,不及夕阳懂我心

作品:命有桃花|作者:余非游鱼|分类:都市|更新:2024-04-02 14:42:05|字数:8004字

城隍庙在路的右边,位置的设置体现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县衙。牌楼形建筑是全木质结构,进入其中是一条甬道,两旁立着十二生肖像,建筑布局带着明显的晋文化特色,大气、奢华,有内涵。

如果朵朵在,她的解释会更专业吧?——冯剑心里一动,然后摇摇头——这里也有个衙门,一个阳间一个阴间,都是断案的地儿。

财神和灶君二神的道场,都独立的庭院,三人互不干涉。人们为了精神寄托创造了神,然后就把自己交给神。

走过棂星门,冯剑进了文庙,据说这里占据“国内六个之最”,大成门内,古木参天,黄叶萧萧。

冯剑优哉游哉的看看楹联,瞧瞧雕塑,瞅瞅斗拱,太多的游人,嘈杂的声音,让这本该肃穆幽静的学院变成了“闹市”,他溜达了一圈,就出来了。

太闹腾了,大街上也是熙熙攘攘,冯剑进了一家羊肉泡馍店,随便吃了顿午饭。他想还是去城墙上透透气的好。

下午的游人依然没有减少,冯剑登上古城墙,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让他豁然开朗了些。

平遥古城门有六道,东西各二。鸟瞰平遥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民间就有“龟城”之说。南门之外,河水蜿蜒安详而过, “龟前戏水,山水朝阳”的理念。

平遥古城,漫天黄土的黄土高原也掩盖不了她的绝代风华,平遥城里青砖灰瓦,亭台楼阁,都原模原样地保持着初时风范。每一条小街都相互连通,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了古老的故事当中一般。现代化的气息被高耸的城墙屏蔽在古城之外,仿佛时光倒流五百年。

太阳高照,秋风习习,这里的古城墙虽然不能和西安城墙的帝王气息相比,却也古韵绵长,似乎这里的时间变得漫长了一些,你可以随心所欲,悠闲自在的笑看云卷云舒。

冯剑收回了目光,想沿着城墙走走,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的背影,一动不动的坐在垛口上,有些刺眼,也有些煞风景。

冯剑也懒得再看,就慢慢的溜达起来,慢慢理解世界,慢慢改变自己。

有了财富就会建一座城池保护,人也就越聚愈多,不同的习俗交流、碰撞、融合成一种地域文化了。

平遥曾经就是当时全国的金融中心——票号、镖局数量和规模让人瞠目。交通不方便的平遥凭什么成为“中心”呢?仅仅是诚信吗?

冯剑边胡思乱想,一边任由自己的双腿牵引着他。谯楼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角楼上的飞檐走兽,精致霸气。城墙上行走的有嬉嬉闹闹的学生,也有牵手拍照的情侣,还有走走停停的矍铄老人……

冯剑溜达了一圈回来,正要下去,却发现那个孤独的背影还是在那里沉默的,夕阳下如同一尊雕塑,落叶而悲秋,“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让冯剑停下了脚步。

冯剑点上一支烟,顺着这个中年男人的视线看出,夕阳温润,晚霞散熠,山林幽静。

冯剑伸手拍拍那人的肩头,递过一支烟。

那人转过脸,那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胡子拉碴的,一脸落魄,嘴唇干裂,他有点颤抖的手是细长干净,手指有些血痕。

他站起身,接过烟,挤出一丝苦笑:“谢谢!”

冯剑为他点上,他深深的吸了一口,却咳嗽起来,弯腰咳嗽了一阵,他抹了一下眼睛:“来旅游的吧,一个人?”

冯剑点点头。

很多话我们不能对亲人诉说,却可以对一个陌生人,敞开心扉的唠叨半天,那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的保护,还是一种解脱?写日记,又何尝不是出于希求被理解呢?

盖沅直在小酒店,喝了一口酒,对着冯剑如同多年未见的朋友,倾诉了自己的“走投无路”。

盖沅直是祁县人,93年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还是优秀毕业生,被分配到了太原市财政局,小伙风华正茂,长相虽说不是多帅,却也身体结实。由于单位好,虽说是农村人,帮他介绍女朋友的却不少,后来他赢得了农业局的女孩单彤彤的青睐,两人结婚生子,一切都是蒸蒸日上。只是盖沅直书生意气太强,不懂得变通,业务没得说,却被领导束之高阁。

盖沅直就有些郁闷,单彤彤不断的“指点”也让他很压抑。

后来因为他一直不同意在一份审议书上签字,大小领导找他谈话,他反而以财政制度给领导上了一课,一下子成了局里的笑话。不出一周,他被调离了审计岗位,去了综合部。这自然又招来单彤彤的鄙视,三天没和他说话。他满腹的不解和愤懑却没有人听。

第四年的年终总结上,盖沅直直接点出了局里数据造假的问题,而且证据确凿,弄得大家都很尴尬,领导的脸更是黑得像包公。这件事让盖沅直成为局里的“另类”,很多人佩服他的勇气,佩服他的“正义”,只是很多人也“不敢”再和他接触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命有桃花》,方便以后阅读命有桃花第136章 日出东方催人行,不及夕阳懂我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命有桃花第136章 日出东方催人行,不及夕阳懂我心并对命有桃花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