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曲项向天歌

作品:穿越遇李白|作者:乐从心来|分类:历史|更新:2024-03-22 18:36:51|字数:7384字

“谅以糟糠不赡,甘旨之养屡空;箪笥无资,朝夕之欢宁展……不揆雕朽之材,窃冀迁乔之路。辄期泛爱,轻用自媒。倘荆璞无致於见疑,夜光不逢於按剑,则沈骸九死,终望衔珠;殒首三泉,犹希结草。载尘肖瞩,蹋影外惭。冒渎威严,循心内骇。”

细细读来,果真的是情深意切啊!将一个不幸少年贫穷无奈、亟需工作的情绪抒发地淋漓尽致。韦明府收到这封信后,不仅愿意鼎力相助,还在“朋友圈”转发,得到了另一位朋友郭赞府的联荐。

随后骆宾王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乡贡”资格,允许参加科举考试。

641年,骆宾王参加了科举。

初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还不够完善,更加注重门第关系。由于很多学子事前就通过各种关系铺平了中举的道路,而骆宾王却不屑于使用这些歪门邪道,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名落孙山。

返回老家义务途中,骆宾王写下《途中有怀》:“眷然怀楚奏,怅矣背秦关。涸鳞惊照辙,坠羽怯虚弯。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莫言无皓齿,时俗薄朱颜。”我的才华跟美人一样,皓齿朱颜,可你们眼瞎,偏偏看不见。

科举无门之后,骆宾王开启了漫长的求职生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六子、道王李元庆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收他做门客,让他炫耀展现一下才华以得到皇帝的重用,骆宾王却在《自叙状》中写道:

“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

大体意思就是说,自吹自擂地宣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反而会让自己背上了“冒进”、“贪禄”的骂名,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坚决不干。所以文章最后,他又写道:“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命。谨状。”

从《自叙状》中可以看出骆宾王是一个极其清高、叛逆和耿直的人。

这种恃才傲物的文人作风,在官场上是很难立足的,不久,骆宾王就离开了李元庆,返回第二故乡兖州,奉其母,过起了耕读自娱的隐居生活。

骆宾王闲居兖州,前后一共12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个创作高峰,为列名“四杰”奠定了基础。最后几年,由于生活艰难,加上母亲和自己身体都不好,这种病困穷愁,反映在诗文中,显得意蕴深厚,感情真切,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博得时人的交口称赞。

在这里,骆宾王与宋之问相识,曾作《在兖州饯宋五之问》:

“淮沂泗水地,梁甫汶阳东。别路青骊远,离尊绿蚁空。柳寒凋密翠,棠晚落疏红。别后相思曲,凄断入琴风。”

(三)

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齐州各界推荐骆宾王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

表文给李治的“封禅”典礼写了一些歌功颂德的话,其中有言:“乘乾握纪,纂三统之重光;御辩登枢,应千龄之累圣”“非烟翼驭,移玉辇于梁阴;若月乘轮,秘金绳于岱巘。”“境接青畴,俯瞰获麟之野;山开翠屺,斜连辨马之峰。”

才华看似无用,有时候还是能打动上苍的。就因这篇文章,骆宾王被擢为奉礼郎。奉礼郎,唐代官名,属太常寺。原名治礼郎,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避讳而改称。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坛壝、陵寝之事。奉礼郎官阶为从九品上,主要是负责朝会、祭祀时君臣版位的次序,依照仪式赞唱引导跪拜礼仪等。

骆宾王当奉礼郎没多久,就被提拔为东台详正学士,负责校理图书。唐高宗时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详正学士,主管仪礼校正事,是后来翰林学士的前身。唐开元时始置学士院,官员称翰林学士,掌起草皇帝诏命,其后有承旨、侍读、侍讲、直学士、待制等品秩之分。

在这时期,骆宾王与卢照邻、杨炯、王勃相结识。这些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癖好”,那就是对长安的生活又喜又恨。

杨炯闲来无事,便想着“烽火照西京”,这明显是对战争的渴望啊!

而王勃呢,也是在留下与离开之间饱受折磨。至于卢照邻,大笔一挥就是篇赫赫洒洒的《长安古意》。

骆宾王作为他们中的老大哥,自然不堪居后,于是就有那首与《长安古意》合称“双璧”的《帝京篇》: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兰灯灯九微。翠幌珠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朝堂被那群世家公子把持着,可他们却才华鄙陋;而有才华有胸怀抱负之人,却抑郁不得志。

如果仅是这样的话,那还好接受一些。可是卢照邻那“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之句,又岂是信口一言?

喜欢穿越遇李白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穿越遇李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穿越遇李白》,方便以后阅读穿越遇李白第21章 曲项向天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遇李白第21章 曲项向天歌并对穿越遇李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