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牛皮匠

作品:陪你一起忆乡愁|作者:沙枣树林|分类:其他|更新:2024-03-25 15:01:16|字数:4416字

23,牛皮匠

村上的牛皮匠是我大哥的岳父,为此我们家跟着他沾了不少光,我父亲的二毛羊皮筒子就是他做的,上面缀了个大大的狐狸皮领子,村上上了年纪的人很羡慕这件皮筒子。

过去的家方冬天非常寒冷,上了年纪的人为有一件老羊皮袄御寒而满足,所谓穷人家里四件宝:“老羊皮袄狗皮帽,骆驼蛋蛋毡捂老”。

每逢秋末,天气还不是太冷的时候,我父亲就把皮筒子披在肩上,在村里走过来走过去,招摇过市,炫耀他的羊皮筒子。

冬天来了,寒风乍起,尤其是飘雪的时候,我父亲穿着这件皮筒子,把狐狸皮领子翻起来,遮风挡雪。村里的不少老人就围过来,用手抚摸着狐狸皮领子,搓着皮桶子里的二毛子羊线圈圈,伸着舌头,咋咋称奇,羡慕地夸耀着,有的老汉甚至说:老了老了,穿这么个皮筒子死了也值当。

每当这时,如果牛皮匠在场,他的心情比我父亲还激动,脸色比我父亲还红润,逢人就不停的说:这个皮桶子是我做的,可以吧!

牛皮匠一来,大家轰的就散了,起因是他身上有一股挥之不去的皮子霉臭味,令人作呕,再一个就是他爱吹牛,能把牛皮吹破天,他的话没有几个人信。

我父亲回到家,就赶忙把这衣服脱下来,叠的整整齐齐的压在箱底。

有一年,我父亲血压突然升高,头晕不能下床,他自感将不久于人世。把我们兄弟几个叫到跟前交代后事,他抱着那件皮衣对我们说:我没有攒下钱,没有什么可分给你们的,这皮筒子是个好东西留给你们,算是给你们留个念想吧。

过了几天他就去世了。这件皮桶子又压了箱底,随后我们都进城工作,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后来搞新农村建设,要重新划分宅基地进行老房拆迁,我们回到家,拆迁前打开箱子,这个皮桶子已经被虫蛀的千疮百孔,破破烂烂,不成样子。我小弟弟要把它拿出去扔了,我说先放着吧,等清明节上坟的时候把它烧了,这是父亲最喜欢的一件衣服,还是送还给他吧。

说到这里绕了一大圈子,差点把牛皮匠忘了。过去的家乡,因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荒地戈壁盐碱滩多,适合放羊,家家养羊,家家都有羊皮、羊毛。

河套地区也沿习了蒙古的一些风俗,就地取材,用羊皮做皮筒子,皮褥子、皮帽子等,皮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当。

牛皮匠虽然是我家的亲戚,但是我很少上他家去,因为他家和他身上发出同样的臭味。

我大嫂的身上也有这样一点淡淡的味道,10多年了,都没有消散干净。

但是牛皮匠也给我带来了好处,我小时候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棉帽子戴,没有棉鞋穿,冬天冻的耳朵流脓,脚上裂口子,手上冻伤结黑色的血痂,到了春天冻疮发了,痒的难受。自从我大哥娶了我大嫂后,这个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变。牛皮匠每天拿着一把锋利的小刀,裁皮子,把一片一片的衣料做成皮衣,剩下的边角料做成皮帽子和皮手套,还剩下一些不能用的皮渣渣废料,被我妈妈要了过来,农闲的时候坐在炕上,点着煤油灯,一针一线的拼接,外层是废弃的布料,里衬是拼接的废弃的羊皮渣渣,我们终于有了破帽子,破手套,鞋底里能塞上羊皮疙瘩,虽然不好看,但是能抵挡寒风,能保暖。

人们虽然不爱到他家去,但是一群狗却围着他的院子转悠。

他家的简易凉棚下有一个大缸,熬着硝水,还放一定数量的酸奶和盐,放几张羊皮,每天上下翻腾几次,把下面的翻到上面,上面的翻到下面,羊皮泡制的臭味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又腥又浓的臭味引来一群狗。他家的院子比较脏,臭气熏天,因此牛皮匠又被村里人称臭皮匠。

皮子熟好了,再用刀刮。牛皮匠带着他的老婆和他的子女,手里拿着一把月牙形的铲刀,每天去掉皮子上的肉丁和油脂,一刀一刀刮,至到把羊皮板子刮到洁白、柔和、干净为止。这个工作又使他一家人的身上带上了这种腥臭味,我大嫂身上的味道也是从这里传承下来的。牛皮匠的子女上学,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做同桌。当然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西北地区男女分工特别明显,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边干农活做生意,女人在家里操持家务,做饭缝衣服,男人做衣服干的是女人的活,受人歧视,他的孩子上学也被我们同学们鄙视。

牛皮匠的手艺是祖祖辈辈家里传承的,牛皮匠从他爹手里边学艺,他的儿子将来也要从他手里学艺,传男不传女。他的儿子受了同学的欺负和嘲弄,厌恶学这个手艺。牛皮匠深信棒子底下出孝子,但是他不用棒子,他用的是家里的皮条,比棒子还好用,把他的儿子们打得服服帖帖的,后来都做了皮匠。

因为两家是亲戚,我和牛皮匠的儿子走的还是亲近,高中毕业的时候,牛皮匠的儿子牛二蛋出师了,他穿了一件羔羊皮坎肩,他把衣服脱下来拿在手里让我看,让我瞧瞧说这是他做的。我看了挺好看,羊皮是白的,毛是卷的一道一道的,看不出什么门道。他说这是山羊的羔羊皮,叫沙毛皮,很珍贵的。羔羊皮叫二毛皮,毛纤细,有弯曲的波浪,皮板薄而柔韧,很珍贵,被称作“塞上江南”的明珠。

接着他又向我展示,你看看这针脚功夫如何?

我拿过来仔细的看了看,看不到衣服上常有的走线痕迹,好像是天然的一块,有点天衣无缝的视觉感。

听了我的评价,牛二蛋得意洋洋的说:算是你有点眼力,还是说到点子上了。皮匠手艺的针功很特殊,针线走的是N字型,好的皮匠使两块皮子天衣无缝的连在一起,从皮板子光板一面能看出针线,从有毛的一面却丝毫看不出连接的痕迹,我这件衣服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我爸说我的皮匠手艺学到手了,就让我出师了。

10多年后,我大学毕业都工作六七年时间了。有一次回家在县城碰到了牛二蛋,他请我到家里吃饭,我才知道他家祖祖辈辈传承的皮匠手艺到他这一代结束了,家里也不再熟皮子了。原因是大街小巷卖的皮衣比他家做的还便宜还好看,至于是否耐用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喜欢陪你一起忆乡愁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陪你一起忆乡愁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陪你一起忆乡愁》,方便以后阅读陪你一起忆乡愁第23章 牛皮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陪你一起忆乡愁第23章 牛皮匠并对陪你一起忆乡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