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维护特权

作品: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作者:佰夫长|分类:历史|更新:2024-03-31 14:00:50|字数:4402字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薛国观,你...你疯了吗?”

王象晋大怒,薛国观力挺刘鸿训,还把大明衰落的帽子扣在士绅宦官身上,气的咬牙切齿。

不论薛国观所言是否属实,士绅官宦都不能承认。

这口黑锅,他们不能背,不敢背,更背不起。

不然,士绅宦官将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永远难以洗刷。

关键薛国观竟然向皇帝提出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直接取消官绅特权。

若皇帝纳谏,以霸道手段取消官绅特权,大明官绅利益纷纷受到损失。

此时,毕自严执笏出列,仗义执言为王象晋辩护说:“陛下,官绅一体,官绅特权的确影响朝廷财政收入,然而,不能以过激手段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收回士绅特权,臣提议适当向士绅官宦征税,以柔和手段逐步取消士绅特权。”

朱由校翘起眼皮瞥了眼毕自严。

适当向士绅官宦加税,以柔和手段逐步取消士绅特权,这是户部侍郎该说的话吗?

毕自严随他出京微服私访,亲眼目睹百姓疾苦,

不想方设法缓解朝廷财政压力,不竭尽所能减轻百姓负担,却在朝堂公然打太极,和稀泥,户部侍郎还不如反弹局局长有魄力。

大明士绅官宦内或许有好人,但这个群体什么德行,他清楚,百官清楚,天下百姓都清楚。

朱由校指头重重敲了敲龙案,阻挠蠢蠢欲动进言的百官,斩钉截铁说:“州府县乡官员胥吏监守自盗,聚集海量良田,摊丁入亩或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总要推行一项,若百官担心损害自身利益,唯有引进新势力,监察百官。”

新势力?

什么势力?

朝廷好些官吏疑惑不解。

察觉皇帝仰首眺望,目光落在百官末端的商贾身上。

引进商贾?

皇帝寓意何为?

商贾亦疑惑。

皇帝声称引进新势力,目光落在他们身上,难道新势力是他们。

他们无官无权,焉能对抗官绅。

朱由校脱口而出说:“士绅官宦遍布大明各省,纵使朝廷进行严格监督,却难以做到滴水不漏。”

“京官,地方官存在官官相护,互相包庇的现象,常常联合起来欺上瞒下。 ”

“早前朝廷向各省出售十名员外郎的名额,现在召集各省商贾进京,朕欲再授予每个省百名员外郎。”

“所谓员外郎,即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朝廷不给于俸禄,没有行政权,却赋予建议权,监督权。”

“所谓建议权,即商贾有权对于国家提出建议,但凡有良好的治国策略,或让国富民强的建议,皆可撰写成文书上奏,直达天听。”

“所谓监督权,即监督敲诈勒索,为官不仁的官吏,但凡遭遇官吏敲诈勒索,私自增派赋税,或官吏引起地方公愤,都可上书汇报,朝廷将派遣东厂,锦衣卫,三司去处理。”

啊。

百官愕然,商贾愕然。

自古商贾身份低微,仰官吏鼻息,皇帝竟然一改常态,破天荒让商贾监督官吏。

此举大谬,滑天下之大稽。

纵使不给商贾行政权,单纯给予建议权,监督权,也让商贾地位水涨船高。

若皇帝强势将商贾引进入朝,武将之外,文管集团还需对抗商贾集团,或许士绅商贾互有勾结,但肯定互相防范,监督。

百官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所有商帮代表突闻皇帝给予商贾员外郎的身份,大喜之余,颇为警惕。

今日,皇帝有借助商贾牵制百官的嫌疑。

纵然给予商贾建议权,监督权,这是所有商贾进宫始料未及的结果,或者说,是商贾做梦都不敢想的结果。

然而,百官议论纷纷,争的面红耳赤,形势扑朔迷离,所有商贾选择静观其变。

朝廷态度,确切说皇帝态度未彻明朗前,他们决不能表态。

万一卷进君臣之争,容易成为两方斗法的牺牲品。

这时,礼部尚书钱龙锡心不甘情不愿执笏出列。

他不想得罪皇帝,不想反驳皇帝抉择,怎奈身份使然,他身为礼部尚书,把商贾引入仕途关乎朝廷大礼,他无论如何都要出来表态。

钱龙锡顿了顿,声若洪钟道:“陛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朝廷政策该顺势而为。”

从嘉靖六年的其居住年久,置立产业房屋铺面者,责令附籍宛大二县,一体当差到万历二十八年两浙盐商提出的仿河东、两淮例,兴商籍的要求。

经过数十年努力,以前政治地位处于士工农商之末,不在科举应试之列的商贾陆续摆脱贱籍,名正而言顺参加科举考试,有入朝为官的资格。

形成虽士大夫之家,皆以商贾游于四方。

万历朝以来,经商蔚然成风,大明社会全民皆商,并以地域划分形成规模巨大的晋商,徽商,秦商等群体。

给予商贾政治地位,名正而言顺,符合朝廷利益,商贾利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方便以后阅读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第122章 维护特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第122章 维护特权并对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