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来自佛门的警告?

作品: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作者:钩鱼王|分类:历史|更新:2024-05-11 08:09:35|字数:6348字

小胖子也没有过多表示,而是直接上了马车。

这辆马车就在这几名孔武有力的汉子的簇拥下,缓缓的驶出了上元县县城。

等到马车彻底消失在二人的视线之中的时候,叶瑾这才开口问道,“贫僧可知此人的身份!?”

“略知一二。”姚广孝微微颔首。

“既然大师知道,为何大师还要继续留在本官身边呢!?本官对大师的大志向也是略知一二的,但是本官真的对大师的大志向不感兴趣。所以今日就趁此机会和大师说清楚,若是大师也能像本官这样小富即安,那么大师自可留下来给本官当幕僚,有本官一口吃的,自然也绝对饿不了大师,但是若是大师继续坚持自己胸中的大志向,那本官还是劝大师早日另投明主吧,本官这里的庙小,留不住你这尊大佛。”叶瑾索性将话挑明了。

因为他不是一个喜欢打机锋的人。

更讨厌说话说一半藏一半。

所以现在和姚广孝挑明了。

如果姚广孝还想要鼓动人造反的话,趁早去寻燕王朱棣,你们俩才是臭味相投。

小子我就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主,对造反这种伟大的事业真的不感兴趣。

但是姚广孝对叶瑾的这番说辞根本没有太大的触动。

听完叶瑾的话之后,他才乐呵呵的开口道,“`.昨天下午贫僧就给这位小贵人看过面相了,不像是福缘深厚之人,反而有早夭之相。”

叶瑾微微蹙眉。

在他的记忆力,老朱的嫡长孙一直都是朱允收。

至于小胖子朱雄英,叶瑾真的从来没有在历史书上看到过。

又因为古代人口的成活率极低,哪怕是皇家子嗣也多有夭折的。

所以叶瑾怀疑在他那个时空,自己的便宜徒弟朱雄英也是早早的就亡故了。

姚广孝的话还没有说完,只听他微微叹息道,“此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对人待物从不摆贵人的架子,反而深知民间疾苦,若是此人能够顺利长大,也是一桩美事…只可惜。而且太子殿下也有早衰之相,若是陛下和太子殿下都早早亡故了,大人猜猜看这朱明江山会落在谁的手里啊!?”

老朱和朱标都死了之后。

大明江山。

会落在谁的手里?!

叶瑾先是微微蹙眉。

然后悚然一惊。

这不就是自己记忆力的大明吗!汉?

等老朱和朱标都死了,太孙朱允收继承大统之位。

此人心浮气躁,还没有稳定局面就迫不及待开始削藩。

之后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打出了靖难的旗号。

最终率军攻入了应天府,彻底改写了大明的历史。

难道。

自己这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到了这个世界,依然没办法对抗滚滚向前的历史大势吗?!

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以朱标在朝野内外的威望,燕王朱棣就算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根本没有半点想要造反的心思。

哪怕朱棣为人不老实,真的想和自己的大哥碰一碰。。

估计他才有这个想法,马上就有人把他捆了直接押解来应天府。

因为朱标从小就被老朱当成帝国继承人来培养,而且也给他打造了一个十分强而有力的班底。

朱标也很争气,帮助老朱把大明帝国打理的井井有条。

为人又谦逊宽仁,对自己的弟弟妹妹也照拂有加。

朝堂上文官武将对朱标都很臣服,民间的口碑也很好。

所以朱棣除非是脑子打铁了才会选择在朱标在世的时候造反。

那么如果朱标英年早逝,但是嫡长孙朱雄英没有早夭,而是顺利继承大统呢?

朱棣也没有半点机会。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朱雄英的母妃是已故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常氏。

说简单一点,那就是朱雄英的母族是淮西二十四将中的一支。

朱雄英继承大统,不一定会得到文臣的支持,但是获得勋贵武将的支持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因为大明勋贵集团虽然也分为好几个小集团,但是最大的一股势力依然是淮西二十四将。而且不管勋贵内部如何斗争,但是如果遭遇到外来势力的压迫,这些勋贵们绝壁会抱团一起对抗。

朱棣确实是一个很出色的军事将领,但是和自己的前辈们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

毕竟这些人可都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

不说所有人,单独拎一个出来,都足以吊打朱棣。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

可惜的是,不管是朱标也好,朱雄英也罢,都没能扛得住滚滚而来的历史大势。

所以当皇位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样砸中朱允收的时候,悲剧就不可避免的注定了。

有人会问。

朱元璋真的是一个残暴不仁、弑杀无情的君主吗!?

其实要分时间段。

朱元璋统治的中前期,除了自寻死路的胡惟庸,几乎没有一个功臣被老朱冤杀的。

而且很多功臣都得到了自己应得的爵位和荣华富贵。

就连死了的也获得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第183章 来自佛门的警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第183章 来自佛门的警告?并对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